忽然見一位女番婆領著一隻猛虎來到海邊,二弟大驚連退數十步,女番婆口唸巫術,猛虎直撲二弟,就在千鈞一髮之際,空中一道閃光,一聲:「畜生!不得亂來!」那女番婆和那隻猛虎竟變成石頭立於海邊,南海觀音菩薩腳踏蓮花由天而降也變成石頭,鎮守在厚石山海邊,形成一個奇特的自然景觀。

二弟感應到南海觀音菩薩神威後,趕緊回去通知鄉民到海邊迎駕,備鮮花素果來到厚石山海邊,鄉民一見海邊多出「石觀音」、「女番婆」和「下山猛虎」之石頭,不禁稱奇不已。

於是鄉民有錢出錢、有力出力,建了一間茅草屋,取名『觀音亭』,並雕刻佛像以供膜拜。

『觀音亭』建後,神威顯赫,香火鼎盛,有求必應,而成為小琉球上信仰的中心。

有一位廣東來的泥匠,奉恆春府城的廣東省梁燕將軍之令,來恆春建四個城牆,城牆完工後乘船返鄉,途中忽遭遇狂風,避難於小琉球,他向佛祖許願:如能平安歸返故里,即改建廟宇,重雕金身。

不久,風平浪靜,泥匠順利安抵故里。

後來鄉民認為該地地勢低窪,想遷回羊稠的毛蟹穴重建,泥匠也不食言,親自來協建,遂有今貌。

近百年後,後來由於廟宇太過破舊,遂於民國八十年拆掉重建……

龍蝦出海穴

林半仙造葬田氏兩兄弟父墳於白沙尾雙鳳朝牡丹穴後,不久兩兄弟皆如意娶妻,各生了一個女兒,自幼乖巧玲瓏,天生的美人胚子,年至十六歲,更是美如天仙,並且知書達禮,工作勤快。

有一天林半仙來到大寮澳,看見一位少年家正在砍剌竹,年約十二歲左右,孔武有力又氣勢凌人,有將相之才,非等閒之輩,半仙趨前問道:「囝仔兄!你砍剌竹作何用處?」

「老阿伯!我想蓋間茅草屋,.到海邊工作較方便!」小孩回答說。

原來這位小孩名叫林坤地,父親在海邊剌魚為生,聰明機智,林半仙順口問道:「那你打算要蓋在何處較佳?」

「我也不知道,最好是避風之處,但地勢要高,才可看到海邊四周之動靜,當然以白沙尾最好!」小孩很聰明的答道。

「既然如此,那我帶你到一個地方,地理位置良好又避風,包你滿意,離這裡也不算很遠,在白沙尾附近地區!」半仙說道。

「那就多謝了!我跟你走好了,你叫我停我就停!」小孩機巧地答道。

林半仙帶著坤地來到白沙尾來龍落脈處,走進樹林,在高山上找到了一塊視野遼闊又避風之地,此地也就是現在小琉球王爺廟三隆宮前方司令臺之位置,光復後襬了國父銅像,後蓋司令臺而遷移。

在此可見到白沙尾的外海,地形如龍蝦出海,遠眺高雄鳳山,主出官貴之格局,每當天氣晴朗,鳳山、東港、南平盡入眼中,左右兩山如龍蝦之雙長鬚。田氏兩兄弟的父墳剛好離此下端不遠,可算有緣。

林半仙指導坤地茅室要面口港,朝向鳳山才可出官貴,他用九天玄女的陰陽一百二十甲子擇日法選了一個良辰吉日動土,動土之後,又在四周安置「青竹符」,此乃「地理定神鎖氣法」,為先天之學問,一般地理師都不懂,一百二十甲子擇日法乃真正九天玄陽地理法」。

法術完成後,林半仙向坤地說「此龍蝦出海穴乃是王侯將相之貴地,也是君主來朝之地,將來必有君王來此一遊,必出將相之才,二十年後就會有奇蹟出現,請拭目以待。」

林半仙告別了林坤地,來到「烏鬼洞」,位於現今大福村的尾端,是三條主要公路的終點。

聽當地漁民說此烏鬼洞乃荷蘭人開發臺灣時,從非洲抓了一大批黑人來此當奴隸,有一批在小琉球附近遭風浪而沉船,數人逃至小琉球,潛居此洞。這批黑奴在小島上當起強盜,當時島上沒有居民。數年後有英軍小艇在此洞西北之蛤板登陸,觀賞風光,黑奴乘虛搶物燒艇,並且殺盡了英軍。

旋被前來搜尋之英艦發現艇毀人亡,乃上岸搜尋,黑奴不敵英軍的攻擊,潛伏洞中,英軍百般誘脅不出,乃灌油引火,黑奴盡死洞中,後人遂名為烏鬼洞,意指黑洋人曾棲息之洞也。清朝時洞中石床、石桌、石鑼、石鼓、銀器、珠寶等時有發現,烏鬼洞之名遂名傳遐邇。

林半仙觀後,發現此烏鬼洞乃天然地理佳穴,然黑奴在此棲息又死於此,此天然地理已被黑奴所得,且黑鬼已得道,不久的將來可成裨受萬人香火奉祀,只是他們附身於他神之上,不再是本來面目,故世人不知其來歷。

蛤膜穴

半仙來到白沙尾,當年白沙尾還未開港,海邊可見到花瓶巖(牡丹花),此花瓶巖為小琉球守護之神,不得破壞,否則小島必敗。

未建港前的白沙尾,有一隻「蛤蟆巖」面向大海,朝向鳳山,半仙走過得知此為活穴,小琉球一定沒有蚊子,因為蛤模活穴把全島蚊蟲全部都吃光了。

林半仙正欣賞此活穴之時,忽然心血來潮,瞭解此活穴數年後必遭人為破壞,小琉球必然歷劫,心中感嘆之餘,此莫非天命,幸好觀音可解危。

嘉慶君遊臺灣

林半仙自從替田家兩兄弟選了雙鳳朝牡丹的靈穴,使得兄弟各生一美女,又替林坤地點了一塊龍蝦出海穴後,便坐船離開小琉球。

話說自大清一統天下以來,四海昇平,百姓樂業,朝野無事。有一次,太子嘉慶君在宮中閒暇無事,想出皇城閒遊,也不稟明父皇母后,暗中密召內侍「王發」和「李勇」二人一起出宮閒遊。

喜歡我家二師兄很怕死請大家收藏:()我家二師兄很怕死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