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論語(第1/2頁)
章節報錯
發了一會花痴,呂布將寶雕弓掛回牆上,又拿起牆上掛著的寶劍。
寶劍出鞘,劍刃閃著寒光,劍身上還有著雪花般的紋路,煞是好看。
“這是!雪花鑌鐵?”呂布一下子認出了這把劍的材質。
從箭袋裡抽出一隻箭矢,這箭矢是木質的箭桿,大概有小拇指粗細,呂布用手試了試,這箭桿也是相當堅韌的,將箭桿橫著向劍刃一拋,咔嚓一聲,箭桿就斷成了兩節。
“竟然真的是鑌鐵!”呂布這下終於確定了,漢朝的鍊鐵技術還不夠,炒鋼法煉出來的大多都是低碳鋼和熟鐵,只能煉出少量中碳鋼和高碳鋼。
低碳鋼和熟鐵硬度都不夠,但產量高,普通士卒多用的多是這種武器。
一般將領用的武器都是再冶煉後的鋼材,就是將炒鋼煉出來的中碳鋼和高碳鋼進行鍛打降低碳含量、去渣獲得硬度和韌性都較好的鋼。
將鋼反覆摺疊鍛打變形,特點就是反覆加熱鍛打,多次反覆鍛打可排除鋼中夾雜物,減少殘留夾雜物的尺寸,從而使其成分趨於均勻,組織趨於緻密,細化晶粒,改善鋼的效能。
古代工匠把“精鐵”加熱鍛打一百多次,一鍛一稱一輕,直到斤兩不減,即成百鍊鋼。
除“百鍊”外,古代還有“五十煉”、“三十煉”、“七十二煉”、“九煉”之說。
三國時有許多寶刀、寶劍都是用這種方法制成的。曹操有“百鍊利器”五把,孫權有三把寶刀,其中有一把就命名為“百鍊”,劉備令蒲元造寶刀五千把,上刻有“七十二煉”。
這個時代百鍊鋼太費時太費力產量太少,根本不是一般人能擁有的,連曹操都只能有五把,可想而知它的珍貴。
沒有百鍊鋼還有更好的東西,那就是眼前的鑌鐵武器,傳說劉、關、張三人的武器就是鑌鐵所制,青龍偃月刀、丈八蛇矛、雌雄雙股劍,都是三國時期難得的神兵利器。
而鑌鐵本就不產於中原,是西域流傳進來的,它是一種坩堝鋼,以高碳鋼和熟鐵疊打而成鋼。
鑌鐵的特點是極為鋒利,硬度高,有非常好的韌性,堪稱完美武器。
著名的大馬士革鋼刀,就是使用坩堝鋼的一種。
鑌鐵受限於材料的稀有,烏茲鋼只產於印度,這種材料即使在西域價格也極其昂貴。
中原的鑌鐵基本全部來自於西域地區的進口,鑌鐵武器在中原地區是非常稀有的。
把玩著手裡的寶劍,呂布突然有些奇怪,呂布不是使方天畫戟的麼,怎麼屋子裡只有刀、劍、弓,就是沒有方天畫戟。
“難道我就要變成使劍的了?”揮了揮手裡的寶劍,連一絲破風聲都沒有,只是劍身上有一絲輕吟聲,真是一把難得的寶劍,就這把劍鋒利程度怕是比青釭劍還強。
牆上的刀就比不了寶雕弓和雪花鑌鐵劍了,但也是一口難得的鋼刀。
看完武器,呂布有來到書桌邊,其實也不算是書桌,只能算是個矮几,也沒有凳子,只能坐在桌前的小墊子上。
書桌上有毛筆,有硯臺還有一方墨,就是沒有書,只有一卷一卷的竹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