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然,接下來學政大人一一叫他們上前說話時,叫到顧尋,這少年走到前面來。

學政對顧尋的和藹,並不輸於連中小三元的衛諶,鼓勵一番,才讓他站到一邊。

顧尋目不斜視,來到花鑲右手邊站了。

花鑲瞅他一眼,心裡嘖嘖惋惜,沒想到這麼好看的人,那麼小心眼,跟衛諶比起來差遠了。

想著,她就不自覺地往衛諶旁邊移了移。

顧尋:……

學政只單獨叫了前五說話,接下來便是統一對眾人訓了幾句話,繼而擺手,讓府衙早就準備好的鼓吹手吹打著送他們出去。

這算是學子生涯中的第一個高光時刻,凡中了秀才,衙門都會派鼓吹手送他們回住處。

眾人退去,學政又叫前五的留下,問他們是否要去貢院。

學政回京後會遞到太學、國子監一個名錄,都是各州府學習最優秀之人,也就是優貢。

劉學政這般問,是對這些優秀學子釋放善意的一個訊號,想要去貢院學習者,他會不吝麻煩地幫他們向自己相熟的學官、教授打個招呼。

出乎劉學政意外的是,這五個學生都不去貢院,甚至年紀最大的第四名是決定去他本縣的縣學讀書。

劉學政看了一眼衛諶,問道:“你的文章已很老道,到太學或國子監,擴充套件一番見識是最好的。”

衛諶先稱謝,續道:“學生家中還有多病的母親,不想離家太遠。”

聞言,劉學政點了點頭,“孝心可嘉,只是在府學,日後務要多讀朝廷邸報。”

衛諶說道:“多謝學政大人提點。”

劉學政再看花鑲,卻直接把她忽略過去了,這個小學生有些麻煩,他是不想接手的。

“顧尋,你也不去太學?”劉學政直接問道。

顧尋低頭拱手,“學生經過這三關考試才知自己的不足,想留在這裡學習。”

劉學政知道顧尋的家世,當下便不好再多說,跟著又問了問年紀比較大的第四名,這才放他們回去。

出了官廳,五人分開而行。

考試告一段落,花鑲只覺身心輕鬆,跟衛諶說回到堯山,讓他去她家認個門,日後到府學報名入學時也好約時間。

衛諶都答應了,等她說完,說道:“我手裡還有幾本遊記,回家後再給你送去。”

花鑲說好,走著就看見前面一群人,鼓吹樂也響成一片,原來是剛才送那些秀才回家的鼓吹手和秀才們被府城人民攔住了。

花鑲和衛諶走近了才知道,這屆秀才年齡平均很小,十三四的好幾個,那些聽著鼓吹出來的人看見這才年紀小小的秀才,扯著兒子的婦人們便想讓自家孩子蹭蹭秀才老爺的衣角沾沾文氣。

還有人在那邊喊著,“怎麼才十幾個人?不是說中了二十一個秀才嗎?”

聽到這話,花鑲忙扯了扯衛諶的袖子,目光往旁邊示意了下。

衛諶會意,與她往一旁的巷子走了。

兩人走出巷子才又走上主道,沈宅也就在眼前了。

花鑲和衛諶到家喝了會兒茶,蘇栩、陸廷秀、周銘三人才回來。

花臨這時帶著早就回來的周銘來到客廳,對幾個讓他最滿意的優秀學生道:“我已經去輝耀樓叫了一桌最上等的席面,今天好好給你們慶祝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