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第2/2頁)
章節報錯
再說現在孔山也不在,只能吩咐他。
“衙門裡得添個灑掃丫頭,你出去,直接去人多的地方問問。”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喬樹答應一聲就去了。
花鑲則去了前衙,彼時,張文書、米主簿和一應捕快都已過來當值了。
“大人!”
“大人。”
一路走來都是見禮聲,花鑲點著頭,走到大書房,對張文書、米主簿兩人道:“你們收拾收拾,跟我去縣裡轉轉。”
兩人也不多問,將紙筆裝到褡褳中就一副隨時可以走的模樣。
花鑲笑了笑,心裡很是感激前面的徐老大人,給她留下了不錯的班底。
縣衙位於番茗縣略偏東北的地方,縣衙所在的街上還有一家茶樓一家酒樓一家客棧,其餘雜七雜八的店鋪便沒有了,也沒有什麼人敢跑到這裡擺攤子,所以說這條街上還是挺清淨的。
但是走進茶樓,這裡的客人竟也不算少,大部分一身長衫,坐在那裡喝茶高談闊論的書生。
米主簿說道:“這些都是縣學的學子。”
番茗縣是有自己的縣學的,且左、右、後方三個縣中都沒有縣學,這三個縣的學子都會到番茗進學。
而番茗之所以有縣學,也是大夏立朝時,朝廷那邊定的,縣學的修建都是當時朝廷撥的款子,一年一年下來,番茗便成了這附近幾縣中的大哥大。
瞭解到這點,花鑲覺得自己的運氣還挺好的,正好碰上徐老大人告老的點兒,而不是碰上邊上哪個縣的縣令不做了。
她摸了摸下巴,覺得以後真可以帶著後、後面的栩哥一起發展。
因為張文書、米主簿都是熟面孔,他們跟在花鑲身後剛一進來,那些書生們都停下談話,過來見禮。
聽到張、米兩人介紹花鑲是新任太爺,一個個都是面露驚訝,繼而才再次鄭重見禮。
花鑲略一掃,發現這些書生大部分都是二十往上的,還有兩個看起來四十多的,對番茗的文化資源也算有了幾分瞭解。
坐下談話時,就著重問他們何時啟蒙、何時進學,學習時都遇到了什麼困難。
最後她借張文書的紙筆歸納一番,這些人在求學途中,幾乎都遇到了家人供不起、資料買不到的情況。
把這些記下,收好紙張,花鑲便帶著張、米二人走了。
茶樓掌櫃和書生們一起送到門口,目送著人進了前面的酒樓,眾人才轉身回去。
一天轉下來,花鑲已經摸清了縣中比較大的大的產業分佈情況,茶樓一間,酒樓兩間,布莊兩間,米糧店四間,南北各有兩個菜市場,而這些,也都是縣裡商稅的重要來源。
花鑲讓米主簿取了歷年的稅收賬本,略微翻看了下,便發現有些不對,她問米主簿:“按說茶樓、酒樓的盈利是比較高的,今天我們這幾處都看了,客人也不算少,怎麼這三家的稅加起來,還沒有兩個菜市場的多些?”
米主簿是個老實人,花鑲這麼一問,他就擦了擦額頭,雖十分為難,還是照實說了:“茶樓、酒樓,都是咱們縣裡餘秀才的產業,餘秀才早年去府城參加府試的時候娶了苻同知的一個外室生的女兒,後來他中了秀才功名,不知怎麼就和苻通知搭上了線。他開了茶樓又開酒樓,繳稅卻一直都是隻繳七八成,這兩年前老大人精力不濟,他更是隻繳四五成。”
張文書插話道:“前老大人說水至清則無魚,對他這行為一直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花鑲有些無語,“聽你們話裡的意思,對茶樓、酒樓的具體盈利也有了解。”
“是的”,米主簿道:“當初老大人也想過治治他,特地吩咐人計算了他們每天招待的客人數量,雖不十分準確,卻也差不多的。只是還沒等得及動手,送到上面的一份文書就被卡了。”
花鑲嘆了口氣,同知就相當於後世的副市長,怪不得只他一個外室女的女婿都能接到這種勢。
徐老大人這麼多年都沒能辦了餘秀才,她還是謹慎點比較好。
“老大人走之前帶我去見了縣裡的富紳,我怎麼沒印象有個姓餘的?”
張文書道:“餘秀才一家三年前就搬到府城去了。”
花鑲笑了笑:“看來真是賺了不少錢啊。”
番茗縣雖小,但整個縣裡的茶、酒行業都被一個人壟斷了,他能不賺錢嗎?
喜歡農門有嬌女請大家收藏:()農門有嬌女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