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第1/2頁)
章節報錯
上元節的那場亂子很快就消弭了,只偶爾有人會唏噓一兩句,但是在朝堂之上,小小的風窩終於掀起了海面的動盪。
京畿守衛司和巡城司都被言官大肆彈劾,最後還牽扯到近來頻頻立功的太孫,一時之間整個朝堂的氛圍都是緊繃的。
這件事以兩司統領被罰俸而結束,與此同時在朝堂上,為了報兩司的統領,太孫和太子之間隱隱的爭鬥也顯露出來。
好些傳統文官都對陳綽表示了不滿,皇上也有些頭疼了,他是覺得兒子還沒當上皇帝就開始過分地獨寵一個女人,不合適再當皇帝,現在他才是太子,就把那女人家裡的兩個親兄弟和幾個堂兄弟都安排到重要位置上,以後陳家的江山,還不都要被一個小小吳家把持了?
只是他有意扶持太孫直接即位,卻完全沒想到,他自己的兒子會和孫子鬥起法來。
以前,太子的地位沒人能夠威脅,他也從未表現出對皇位的執著,現在卻這樣算計自己的兒子,讓皇帝覺得太子更加陌生了。
在他看來,皇位既代表權力也代表麻煩,既然兒子那麼喜愛一個側妃,連瓊林宴都能因為從側妃病重而不去,那他讓他當個太上皇,一直跟側妃在一起不是挺好的嗎?
皇帝心裡,皇位能給他帶來的玩樂便利是最重要的,他都給兒子安排好了,兒子還不願意,還要跟孫子爭,這就讓他很不喜歡了。
於是這天大朝之後,皇帝讓人請了太子過來,好好敲打了一通。
但是很快皇帝就發現事情有些不簡單,太子走了沒多久,就開始有官員過來進言,說太孫今天在朝堂之上跟太子相爭,是不孝的證明,也是以後朝堂亂象的象徵。
皇帝越聽越不對勁兒,就問道:“愛卿這意思是要朕廢太孫?”
官員連忙跪地,垂著頭不再說話。
等著官員退下去後,再有人求見,皇帝一律不見,快到中午的時候,命人召太孫進宮。
“這是不是我不管事兒,那些官都聽你爹的了?”陳綽一進來,就聽到這麼句話,見過禮抬頭一瞧,才發現皇祖父臉上帶著幾分怒意。
陳綽笑道:“父王為大夏操心辦事,官員們眼裡都看得見。”
不用問,他就知道皇祖父為什麼這麼說,定然是早早站到父王身邊那些人擔心以後的事情有變,此次父王被皇祖父訓斥,他們就過來給自己上眼藥。
而這些能在現在過來上眼藥的,只怕想的都是未來他這個“先帝”定下來的下下一位繼承人不一定能承繼大統罷了。
畢竟父王才三十五六歲,就算四十歲即位,最少也能當十幾年的皇帝,到時,父王最寵愛的三弟正當年,自己卻要年過而立了。
所以到時候鹿死誰手,真不確定。
陳綽笑了笑,一些外人都能想明白的事情,他為什麼在之前都沒想過?還有母妃,千挑萬選給他找妃子,怎麼就定了個跟玉側妃早年是閨中密友之人的女兒?
陳綽只是笑自己明白得晚,在皇帝眼中,卻是孫子笑得十分苦澀,他雖不常管事,卻不是不明白事,今天那幾個官員過來進言,少不了太子在背後的示意。
當爹的跟兒子有什麼好爭的,反正這些東西以後都是要留給兒子的。
不對,自己那個兒子現在有個更寵的兒子了,不會是想著把皇位留給那個側妃生的庶子吧。
皇帝越想越怒,趁他現在還能做主,必須得把什麼都給大孫子安排好,一番腦補後,皇帝對陳綽道:“今天過來的那幾個官員,你查查他們,但凡有不軌的,都給我換了。”
大夏發展至今,最不缺的就是可用之人,朝廷上的確是有了太子的一波擁躉,但那些還不都是各個位置上的重要官員,而這些人,正是皇帝很容易換掉的。
如果底下的小吏也都一心擁護太子,那可能還不是他換幾個官能解決的,現在麼,處理幾個大魚還不容易嗎?
陳綽聽到皇祖父這個吩咐,不由抬頭看去:“祖父……”
皇帝擺擺手,“正好今年是外地官員的述職期,你挑幾個有能力的,正好頂一些不聽話人的缺。”
“孫兒謝謝祖父的維護”,陳綽眼眶微紅,跪下來說道,“這些年要不是您和祖母護著,我和母妃在太子府的生活,只怕會更艱難。”
這一句話說出來,皇帝立刻想想到了太子妃在之前給孫兒定下的那個不靠譜的正妃,拍拍他的發頂:“站起來說話。”
“仔細想想,你爹寵的那個側妃,以往的確是不顯山不露水的,但好些事又都經不起推敲”,皇帝在榻椅邊坐下來,端起茶杯啜了會兒,說道:“去你皇祖母那兒,讓她選幾個得力的女官,你帶回去給你母親使喚。”
……
隨著陳綽帶了一個老嬤嬤、兩個六品女官到太子府,太子府的一些風浪也掀到了表面上。
就在這時候,幾個文官在郊外宴集,集會上每人賦詩一首,整合一冊,只是冊子還沒印出來,便有人把這些詩在朝堂上唸了出來。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這些詩並沒有涉及什麼朝堂政治,但其中有兩句卻被人解讀出來天家無情、父子爭權的諷刺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