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裡下人的衣服也都統一了,定的每季三套,分別是淺藍色,桃花粉,還有褐藍色,腰帶上也通通繡了個圓圈,裡面有個楊字,代表著他們的身份。

楊清清她們每個月的份利是二十兩,每季度裁四套新衣,四套首飾,年節的另算。

大妞那裡一次性補了十二年的月銀,有三千多兩。這是楊清清堅持要給的,是給她們存的嫁妝。大妞每晚都要摸上一遍,看著這些銀票傻樂……

二妞還小,她跟弟弟妹妹們的都是張氏代為保管。還跟幾個孩子說了,如果有需要用錢的地方,就去找她取。

這樣一來楊清清姐妹也都各自搬回了各自的小樓,畢竟人一多就顯得擁擠了。只每日早中晚各去陪張氏半個時辰。

一開始張氏還覺得會不會太過於講究了,後來發現這樣整頓後,很多事情都更明朗了,下人們做事也都很積極,她便安心了。

還讓鄧嬤嬤跟身邊的大丫鬟過去,早些學會若兮學會管家的本事,畢竟不是真的讓她做下人。

之後開始上課,每五天後休兩天,這是楊清清決定的。

上午一個半時辰跟著顏若兮學文,琴、棋、書、畫。下午一個半時辰跟著連珠學武,騎射,摔跤,拳擊。

大妞已經大了,多著再過兩年就要張羅嫁人了,如果不出什麼意外,未來的大姐夫就是秦家的秦亦銘。秦亦銘已經十五了,張氏就等著秦家嬸子請人上門來提親呢。

楊清清的心裡並不希望姐姐們讀女四學,那些女德女訓,別再把人都教傻了。

正好顏若兮從小也是跟著兄長上的私塾,哥哥們學過的她都學了,便教她們四書五經之類的。

大妞二妞在這之前,也只是單純的認識一些字,沒有真正的讀什麼書本,所以雙胞胎也跟著她們一起啟蒙,從百家姓開始學起。

教書的地方在張氏她們的閣樓處,張氏偶爾也跟著學一會兒,現在她也認識好些字了,能磕磕絆絆的看些戲本子。

楊清清讓連珠在空閒時,也教導家裡這些丫頭們武功,雖說在楊家保護的很好,定然用不上,可萬一哪天遇到了危險,自保跟逃跑的機會總是要大一些。

顏家能夠勝任教書先生的有二十二人,這些人都在做預備工作,那便是抄書。他們每天抄寫書堂能用到的書籍,到了過年的時候,已經有六十幾套四書五經了。

很快便到了三月,初一初二是發月銀的日子,張氏近來在試著管家,便跟著忙了兩日。

到了初三這天,楊清清一家乘著馬車去了縣裡遊玩,張氏身體已經養的差不多了,這是她第一次來城裡,看什麼都新奇的很,買了不少的東西。

大妞跟二妞來的是第二次,因為第一次的不愉快,這一次也顯得格外拘謹,幾乎寸步不離的跟著張氏。大大小小的美人兒,一路上不曉得賺了多少回頭率!

到了晌午,找了個酒樓吃了午飯,她們又去最大的寺廟。

張氏跟楊富貴兩人挨個的去跪拜上香,直到張氏累的頭腦開始發昏了,這才做罷。之後她們在功德箱裡又捐了不少的香油錢,在住持的目送下,坐上馬車離開寺廟。

淩氏也不知道從哪聽說了楊家人進了城,親自來到楊清清她們下榻的客棧,邀請張氏她們去她家裡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