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 山谷神鵰(第1/4頁)
章節報錯
王道一看著身邊大雕,心想:“原來這就是獨孤求敗養的那頭神鵰,也即是,《神鵰俠侶》中的那頭神鵰。”
這世間的機緣巧合也是難料,如此離奇的相遇竟讓她給無意碰上了。王道一暗想,自己這輩子果然是投胎到了書裡啊,因為,無巧不足以成書。
她又將洞壁上的那三行字反來複去的唸了幾遍,低迴良久,緬懷前輩風烈,體會到其中的寂寞難堪之意。
有一種寂寞,叫做“天下再無敵手”。她想著,看這石墳,大概也有六七十年的年頭,這位獨孤前輩應是和虛竹子同一時代的人,但虛竹向來隱居於世,從不在江湖上顯山露水,也無意去爭“天下第一”的名頭,是以二人未曾見過,倘若這位獨孤前輩生前遇見過虛竹,那他怕是會再也不敢給自己起“獨孤求敗”這麼恃才放曠的名字了。
王道一又在洞中察看了一週,再找不到另外遺跡,那個石堆的墳墓上也無其他標記,料是獨孤求敗死後,神鵰銜石堆在他屍身之上。
她又回到石墳前,出了一會神,想到那個只在遙遠的傳說中才存在的獨孤求敗,而此刻她就真實的站在他的墳前,如此戲劇性的場面,讓她不禁有些感慨,她向石墳鄭重的拱手拜了三拜,開口道:“晚輩王道一拜見前輩,晚輩鬥膽在此休養數日,還請恕擅闖洞府之罪。”
神鵰見他對石墓禮數甚恭,似乎心中歡喜,伸出翅膀又在她肩頭輕拍幾下。王道一心想:“這位獨孤前輩生前以雕為友,這神鵰雖是畜生,但按輩分卻也算是我的前輩,我對它用敬稱,應不為過。”於是笑道:“神鵰前輩,咱們邂逅相逢,也算有緣,以後的日子,咱倆可要互相照拂啦。”
神鵰啼鳴幾聲,算是回答。
隨後王道一便在洞中盤腿坐下,為自己運功療傷,神鵰則在洞外相陪,似是要為她護法。
歐陽鋒的蛇毒極為難治,她先前雖服了那過期的解藥,暫時保住性命,可週身經脈俱損,武功全然廢弛,須得按照《九陰真經》上卷總綱中的那部分內容自己打通全身奇經八脈,清除餘毒,修複受損脈絡,方可恢複往日功力。
待到中午,神鵰便從外銜了兩只山兔回來。王道一想法兒生火炙了,飽餐一頓。
如此過了兩月有餘,她身子漸漸好轉,雖未完全複原如初,卻已大為康健。她本性是安靜之人,長日在荒谷中與神鵰為伴,也並不覺寂寞無聊。只是時時想起黃蓉,心底便憂心思念起來,想著盡量早日恢複功力,出山去尋她。
這一日見洞後樹木蒼翠,山氣清佳,山中已不知不覺到了初春時節,她便信步在周圍觀賞風景,行了裡許,來到一座峭壁之前。那峭壁便如一座極大的屏風,沖天而起,峭壁中部離地約二十餘丈處,生著一塊三四丈見方的大石,便似一個平臺,石上隱隱刻得有字。極目上望,瞧清楚是“劍冢”兩個大字。
她心中好奇,想到:“莫非這就是那個書中寫的獨孤求敗埋劍之所?”走近峭壁,但見石壁草木不生,光禿禿的實無可容手足之處,凝神瞧了一陣,突見峭壁上每隔數尺便生著一叢青苔,數十叢筆直排列而上。她縱身躍起,探手到最低一叢青苔中摸去,抓出一把黑泥,果見是個小小洞穴,料來是獨孤求敗當年以利器所挖鑿,年深日久,洞中積泥,因此生了青苔。
心想左右無事,便上去探探那劍家,也算是遊覽一處“名勝古跡”了。於是提一口氣,竄高數尺,左足踏在第一個小洞之中,跟著竄起,右足對準第二叢青苔踢了進去,軟泥迸出,石壁上正好又有一個小洞穴可以容足。她使出“金雁功”的功夫,一口氣連上二十丈,竄上了平臺。
抬眼瞧去,只見大石上“劍冢”兩個大字之旁,尚有兩行字型較小的石刻:“劍魔獨孤求敗既無敵於天下,乃埋劍於斯。嗚呼!群雄束手,長劍空利,不亦悲夫!”
王道一讀著這句話,不禁想到,這獨孤前輩果然是個恃才傲物之人,大概他生前總是獨往獨來,與常人落落難合,到頭來孤身在這荒谷中寂然而終,是以武林之中既沒流傳他的名聲事跡,又沒遺下拳經劍譜、門人弟子之類,以傳他的絕世武功,這人的身世也真是既可敬可佩又可哀可嘆。
她瞧著這石刻,輕嘆了口氣,低下頭來,四處望望,只見許多石塊堆著一個大墳。這墳背向山谷,俯仰空闊,威風凜凜,別說劍魔本人如何英雄,單是這座劍冢便已佔盡形勢,想見此人文武全才,抱負非常。
正當此時,忽聽得山壁下咕咕咕的叫了數聲,俯首望去,只見那神鵰伸爪抓住峭壁上的洞穴,正自縱躍上來。它身軀雖重,但腿勁爪力俱是十分厲害,頃刻間便上了平臺。
那神鵰稍作顧盼,便向她點了點頭,叫了幾聲,聲音較平常有些特異,但王道一畢竟不通鳥語,也不知具體是什麼意思,隨後又見它伸出鋼爪,抓起劍冢上的石頭,移在一旁。
王道一在一旁瞧著,但見神鵰雙爪起落不停,不多時便搬開冢上石塊,露出並列著的三柄長劍,在第一、第二兩把劍之間,另有一塊長條石板。三柄劍和石片並列於一塊大青石之上。
王道一“哇”的輕呼了一聲,有些驚奇,俯首去看,只見那第一柄劍長約四尺,青光閃閃,端的是一把利器。瞥眼又見劍下青石上似乎有字,因是先輩遺物,王道一心懷敬畏,猶豫片刻,方走過去小心地輕輕提起劍,只見劍下果然刻著兩行小字:“淩厲剛猛,無堅不摧,弱冠前以之與河朔群雄爭鋒。”
王道一不禁咋舌,弱冠前便已能與河朔群雄比肩,可見這位獨孤求敗果然是個不世出的劍術奇才。不過想想自己現下造詣,倒也不差他多少。
她又輕輕將劍放下,去瞧那第二柄劍,只見那劍三尺來長,黑黝黝的毫無異狀,劍兩邊劍鋒都是鈍口,劍尖更圓圓的似是個半球,通體上下沒一點鋒芒。王道一心中估摸道:“或許……這就是那把傳說中的玄鐵重劍?”
她出了一會神,便伸手去拿這第二柄劍,只提起數尺,嗆啷一聲,重劍竟然脫手掉下,在石上一碰,火花四濺,不禁嚇了她一跳。
王道一有些詫異的看著掉落在地的鈍劍,她知道這玄鐵重劍大概要比看上去的樣子重上不少,但未料到比她想象中的還要沉的多,重量竟自不下七八十斤,使她隨手一提之下,竟提不起。
她再俯身拿起,這次有了防備,稍提一口氣,運內力一下子拿起來。劍下照樣有一行石刻小字:“重劍無鋒,大巧不工。四十歲前恃之橫行天下。”
王道一讀罷這句話,眸光一亮。四十歲便橫行天下,嚯!這位前輩好大的口氣!
她又喃喃將那“重劍無鋒,大巧不工”八字讀了數遍,心中似有所悟,懷想昔賢,想來獨孤求敗的劍術生前已入化境。
過了良久,才放下重劍,去取第三柄劍,這第三柄劍是把木劍,輕飄飄的渾似無物,只是年深日久,劍身劍柄均已腐朽,但見劍下的石刻道:“四十歲後,不滯於物,草木竹石均可為劍。自此精修,漸進於無劍勝有劍之境。”
王道一定定的看著這句話,默想半晌,不禁浩然長嘆,心下佩服之至。
如果說方才第一把劍帶給她的是無甚稀奇的平常感,第二把劍帶給她的是贊不絕口的驚嘆感,那麼這第三把已經腐壞的木劍帶給她的則是高山仰止的徹底的拜服感。
“無劍勝有劍”,單單是這幾個字就足以令天下劍客神往。
她將木劍恭恭敬敬的放於原處,自語道:“前輩神技,令人難以想象。”
那神鵰瞅她片刻,忽然咕的一聲叫,低頭銜起重劍,又放在她手裡,跟著又是咕的一聲叫,突然左翅勢挾勁風,向她當頭撲擊而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