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準備(第1/2頁)
章節報錯
劉光遠也問過自家大哥三弟跟不跟他們走,這兩家雖有點捨不得他們,但都以父母墳地在這兒婉拒了。
還有大概一個月就到年關了,劉家決定就趁過年的這段時間出發。
今年雪小雨水少,天雖然依舊冷,但是還能忍受。
因為要過年了,南來北往的商隊比較多,花些錢就能讓人帶上,跟在商隊的後面,也要安全不少,再者這個時候買賣東西也方便,不打眼。
劉家要處理的東西不少,最大的要數五十畝田地和現在住的這座院子了,其次就是一些雜物,實在處理不掉的,也都送給比較親近的人了。
因為經濟恢複的快,劉家的田地和房子壓根就不愁賣,村裡好些人家都撿有東西,當了不少錢,上午才放出話去,中午都賣光了,遭過洪水的田地都肥沃著呢。
水田和旱地全是按上等田算的,水田一共三十畝,每畝八兩銀子,一共得錢二百四十兩,旱地一共二十畝,每畝五兩,一共得錢一百兩。
這座院子佔地比較大,房屋多,又修補了沒多久,被族長家買下了,得了八十兩銀子,再加上一些雜物傢俱,劉家變賣家産一共得錢四百四十五兩銀子。
至於其他幾房名下的田地,雖然也變賣了,但是是各房的私産,所以不計入公中。
劉家在變賣家産的同時也在積極準備行李,今年專門留下了一頭豬,殺了之後板油煉了兩大罐子豬油,其他的全做成了臘肉,臘腸。
劉家除了自家曬得八十多斤幹菜,還從村裡一些人家買了六十斤,足足一百四十多斤幹菜,怎麼著也夠吃了。
糧食倒不用買,有好幾十麻袋,磨了兩袋子米,兩袋子白麵,一袋子玉米麵,夠吃了。衣服被褥也不用買,都夠穿夠用。
李春華盤算了一下,要去縣城買的,就是牛、鹽、糖、藥以及兩把柴刀,這就差不多了。都跟著商隊呢,再說了這一路上也會經過城鎮,要真是東西不夠,到時候也能添補。
劉家花了十六兩買了一頭3歲的母牛,一頭四歲的公牛,這兩頭牛是搭著賣的,砍了價後要比單獨買便宜一些。
劉芳自己出了七兩銀子買了一頭兩歲的小公牛,沒要牛車,劉家男人都會木工,不到一天就做了三輛牛車。
這個朝代素來注重邊境貿易,牛羊更是大批引進,所以這時還真不缺牛、驢這樣的牲畜,對牛的管制也不苛刻,當然價錢也沒高的離譜,也就眼下北地正在打仗,牛羊價格上漲了一層罷了。
劉芳是個腦子聰明的,雖然家裡有準備,但是她自己私下也要備一份,一是有備無患,二來也是避免別人說嘴,引發矛盾。
她計劃的很好,買一頭牛可以幫她拉東西,也可以一路上把她拉上,她一點都不想走路,那多累啊,一千多裡路呢。
劉家雖然有三頭牛,可是人多東西也多,劉家的小孩都不一定能全程坐車,更何況她呢?她已經十四歲了,不好跟著自己的小侄孫們搶車坐,又不想走路,可不得買一輛嘛!
她自己還準備了三十斤大米,三十斤麵粉,全是精米精麵粉,連一點殼都看不見,自家人知道自家事,她家的米和麵可都沒磨幹淨,摻有糠皮呢,吃幾天還好,可要是吃上大半年,那還是算了吧,她受不了。
瓜子點心、蜜餞果幹也買了兩百文的,又能當零嘴,又能填肚子,多好啊!
除此之外,還專門買了兩斤紅糖,一匹油布,紅糖是方便的補品,又是甜品,解乏最好了,她一年前就來月事了,需要滋補。油布是來來避雨的,以防下雨天把東西給弄濕了。
最後東西精簡下來,她也就兩個大箱子,一個箱子裝衣服被褥針織繡品,一箱子裝糧食零嘴和雜物,東西少得可憐,可是又有什麼辦法呢,這古代物資匱乏啊。
當然,她以前的衣物,都被自己幾個嫂子給瓜分了,尤其是新添了孫子的幾個嫂子,她都說了是給女孩穿的舊衣服,結果嫂子們點著頭認同,手上是沒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