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以我的口吻來將胖子說的事情轉述給大家聽:

就在一個月之前,那間廢棄大宅子的後人回到了村子裡,找到了我的三爺爺也就是村長,商量了一些事情之後,村長便是笑呵呵的召集全村的人到村子祠堂前的曬穀場開會,說是有好事宣佈,於是村子各家便是派了一個代表去了。

祠堂也在村子的東面,離那間大宅子也不過就百米的距離,祠堂前面是一個約足球場大小的草坪,平日收割穀子的時候,大家都會拿著大卷席來這裡曬穀子,當然一些重大的需要全村人參加的會議也是在這裡開的。

話說在各家的代表基本到齊之後,村長便是把這次叫大家來的目的。

原來這家大宅子原本是方圓幾十裡地的一個大地主,附近近十個村子原本都是他的地盤,雖然是地主卻也是一個少有的好地主,從不壓迫人們強行交地租,遇到個別收成不好的年份還可以少交甚至不交也沒事,甚至有一年大旱,家家戶戶基本顆粒無收,吃飯都成問題,這是地主見此便是大開糧倉,讓人們自家按照人數領取口糧,幫助村裡人度過了難關,而且來年春天還給了種糧,因此大家對他都十分感激,第一年一豐收便是把各種地租都交了上去,這也是為什麼這家地主這麼富有的原因,有舍才有得,捨棄無用的餘糧得到了民心,自然是筆好買賣!

日子就這樣一天天的過去了,大家相互照應之下,日子過得還算可以,直到後來土改開始了,“打土豪,分田地”的口號一響起來,各種壓迫人民群眾的土豪地主被打倒了,家產被抄了,田地也被分了,農民們皆大歡喜。

這家老地主雖然是個好地主,但是頂著個地主名頭總會受到影響的,因此也被列入了打掉的名單,在衛兵要去打掉這個地主之時,受過這家地主照料的一個衛兵便是提前給地主通風報信了,這家地主便是急忙收拾了一些家產,帶著一家人走了。

衛兵來之時見地主一家都跑了,領頭的人常生氣,想要一把火把這個大宅子給燒了,但是附近村裡的人都受過這個地主的恩惠,因此紛紛攔著不讓燒,領頭的人非常生氣,但也無可奈何。

後來經過調查發現,這家地主的確是少有的開明地主,因此燒房子的事情也就不了了之了,只是把田地都分了。

這地主後來逃到了香港,在哪裡安了家,做了點生意,由於地主的心誠,因此生意越做越大,很快便是在香港有了名氣。

地主死後,把公司交給了自己的小兒子打理經營,並留下了一道遺囑,小兒子雖然年紀小但是商業能力卻是非常強勁的,公司在他的打理髮展更快了,現在他家的公司在香港都是排名前幾的。

到如今他的兒子也是年近半百了,想起了父親死時留的遺囑,要他在他爺爺下葬一百年之後,將祖墳遷到別的地方,切記不能超時也不能提前,他兒子算了算,時間就在今年,剛好是第一百年,因此才回來準備遷墳事宜。

他兒子雖然離開的時候只有幾歲不記事,但他的姐姐們還是知道祖籍在哪裡的,因此花了一點功夫便是找到了這裡。

看著我們村子落後的狀況,他便是和村長承諾拿出一筆資金來幫助我們村發展,而且只要村裡人願意幫助他幫忙遷墳和修繕祖屋的,都會給一筆不錯的佣金。一人一天三百塊,別看只有三百快,但是在當時的農村那可是一筆鉅額的收入了,因此很快村裡能夠幫上忙的人都去幫忙修建那間大宅子。

大宅子基本上是木質結構,靠著木榫連線,因此哪怕是幾十年沒人住了,也依舊很牢固,比現在一些住不了幾年就漏雨開裂的水泥房好了不知道哪裡去了。

由於房子整體還算完整,只是需要拔雜草和修復一些木質門窗,重新裝瓦之類的雜活,雖然比較繁雜,但是勝在人多,而且農村人大多是知道一些泥瓦匠的工作,材料也準備的非常充足,所以一個星期之後,廢棄的宅子便又重新煥發了“生機”。

宅子修好了,接下來便是著手準備遷墳的事宜,遷墳最重要的兩個步驟就是起墳和重葬,我父親和老骨頭自然也就成了遷墳的主角了。

我爸接受委託之後,花了三天的時間在村子西面的一座山上找到了一處風水不錯的墓穴,但是路途比較遠而且上山的路也不好走,但是在金錢的鼓勵之下,上山的路很快便被村民們砍了出來。

墓穴挖好後,便是準備遷墳的時間了,原本這是老骨頭的本行,但老骨頭在看到了地主祖墳的時候,臉色有些異樣,而後突然就不幹了,而且還把佣金全部退了。

地主的兒子姓林,名思源,本名不是這個,是後來到了香港之後改的,從他的名字便是可以看出老地主是很想念家鄉的,而且林思源長得比較和善,看上去並不像商人,也沒有商人那般大腹便便的樣子,雖然有點胖,但那也只是年紀大了發福罷了。

林思源見老骨頭不幹了還把佣金全部退了,頓時有些焦急,還以為是給的錢不夠,急忙又加了三倍,但是老骨頭還是不幹,而且還勸我爸也不要插手這件事。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