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南華真人(第1/3頁)
章節報錯
孔子幼時喜好周禮,酷愛模仿祭祀禮儀、擺列祭器,年輕時做過路過管理倉庫(即“委吏”)和牛羊的小官(即“乘田”),事無大小,均能做到近乎完美。
由於孔子超凡的能力和學識,很快得到不斷提拔。到孔子五十一歲的時候,被任命為中都宰(相當於現在的市長),政績非常顯著;一年後升任司空,後又升任大司寇;五十六歲時,又升任代理宰相,兼管外交事務(由於孔子升遷過快,不符合當時官員晉升標準,因此為代理宰相)。
孔子執政時,立即將擾亂政事的奸佞大臣少正卯殺掉,以嚴肅法紀,因而名動一時。孔子執政僅三個月,就使魯國內政外交等各個方面就均大有起色,國家實力大增,百姓安居樂業,各守禮法,社會秩序非常好(史書上稱“路不拾遺,夜不閉戶”),奸佞之人和刁民紛紛出逃。
同時,孔子還透過外交手段,逼迫齊國將在戰爭中侵略魯國的大片領地還給了魯國。孔子一向主張“張宮室,抑私門”,所以為削弱三桓(季孫氏、叔孫氏、孟孫氏三家世卿,因為是魯桓公的三個孫子故稱三桓,當時的魯國政權實際掌握在他們手中,而三桓的一些家臣又在不同程度上控制著三桓),採取了墮三都的措施(即拆毀三桓所建城堡)。結果觸怒三桓之中的季氏,不得不離開魯國,周遊列國。
鐵剎山八寶洞,盧聖眼看孔子開周遊遊說列國,神念分出一縷,寄託於鐵剎山外一朵白雲,忽悠間,風馳電掣,瞬息間化為流光,飛騰在聖魯國上空,遠遠看見孔子帶領二位弟子,始曉行夜宿,風塵僕僕趕路。
盧聖端坐蓮臺,一抹額頭,腦後枕骨冒出一股雲氣,眨眼間就結成一畝大小的慶雲,迷濛玄幻,如夢似幻。
三朵車*大小的紫蓮亭亭玉立,盡情展示各自的風姿,其中左側紫蓮之上端坐一皓道人,劍眉星目,仙風道骨,渾身透著一股逍遙自在。
盧聖一指,這道人座下騰起一朵雲光,飄飄間,落到盧聖面前。
“還需道友往紅塵走一遭,以圓滿道果!”
道人打個稽,微笑道:“你即是我,我就是你,不分彼此,貧道去也。”
話語剛落,南華真人已經不再眼前,盧聖嘴角含笑,神色莫名。
話說孔子一直在大陸上四處遊歷,收了弟子三千,賢者七十二人,聞名於諸侯,開創儒門一脈,大講“仁政”之德。
一行人一路緩緩行來,觀盡人間百態,王國興衰,心中感慨萬千。
眼看就要進入楚國了,其子路小聲嘀咕:“咱們錢糧又沒了,還要捱餓啊。”
顏回輕輕拽了子路的衣襟,示意不要讓老師不高興,不過子路可能是有點餓壞了,也不管顏回的提醒了,索性就將實話和孔子說了。
“老師,你看看還想救別人呢,先管管咱們自己的肚子吧。只怕走不到楚國,咱們就都餓死了。”
“唉!生民受苦,我感同身受。就算明知是死,也不能有絲毫怠慢啊,子路你看這一路之上白骨遍地,哀鴻遍野,民生艱難如此,你就不知道心痛麼?”
“唉,道理我是說不過您啊,但是我就知道現在我肚子空了,再也走不動了。”
子路武夫出身,本就能吃,幾天下來都是半飢半飽的,實在是沒有什麼勁了,顏回文弱書生,身體也不算太好,再加上一個年紀老邁的孔子,這個三人組實在是走不動了,索性就在柳樹之下休息。
有位道人信步走到孔子師徒三人面前,微微笑道:“貧道見過諸位朋友!”
孔子見到一個道人手持拂塵,仙風道骨,款款踱步,一姿一勢無不體現出優雅、靈動、飄逸,讓人望而生敬畏之心,急忙還了一禮,道:“見過真人,請問真人道號?”
聞孔丘此語,那道人笑道:“貧道即是南華,俗名莊周,稱不得真人。”
孔子答禮,道:“道長所行何道?”
南華道人輕甩拂塵,微微一笑,道:“貧道上不朝於天子,下不謁於公卿;避樊籠而隱跡,脫俗網以修真,樂林泉兮絕名絕利,隱巖谷兮忘辱忘榮。
頂星冠而日,披布衲兮長春。或蓬頭而跣足,或丫髻而幅巾。摘鮮花而砌笠,折野草以鋪茵,吸甘泉而漱齒,嚼松柏以延齡。
高歌鼓掌,舞罷眠雲。遇仙客兮,則求玄問道;會道友兮,則詩酒談元。笑奢華而濁富,樂自在之清貧。無一毫之礙,無半點之牽纏。
或三二而參玄論道,或兩兩而究古談今。究古談今兮,嘆前朝之興廢;參玄論道兮,究性命之根因。任寒暑之更變,隨烏免之逡巡。蒼顏返步,白髮還青。
攜簞瓢兮,到市而乞化,聊以充飢;提花籃兮,進山林而採藥,臨難濟人。解安人而利物,或起死兮回生。
修仙者,骨之堅秀;達道老,神之最靈。判吉凶兮,明通爻象;定禍福兮,密察人心。問道法,揚太上之正教:書符,除人世之妖氛。
謁飛神於帝闕,步罡氣於雷門。扣玄關天昏地暗,擊地戶鬼泣神欽。奪天地之秀氣,採日月之精英,連陰陽而性,養水火以凝胎。
二八陰消兮,若恍若惚;三九陽長兮,如杳知冥。按四時而採取,九轉而丹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