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衍行天地(第2/2頁)
章節報錯
這一絲雖然不多,但是想到準提的底蘊,也不會少。
準提現在並沒有關注修為的增長,他已經陷入了深定中,整個人無思無想,沒有時空,也沒有念頭。
直到來到眼前這座巨大山峰的山腳下,準提才恍惚著回了神,回頭一看,哪裡還有道痕,他不知不覺間,已經來到了不周山。
此時的洪荒大地還未經過那後世的巫妖大戰和那封神之戰,洪荒大陸也因此充滿靈氣,一片欣欣向榮的繁榮的自然美麗風光。只是此時的洪荒中還沒有出現人族,與人族出現並大興之時相比卻也有些寂寥!
準提駕雲來到了東崑崙山腳,遠遠望之,巍峨高山,綿延千萬裡,有擎天巨木矗立山林間,有瀑布懸掛絕壁之上,有幽谷霞光聚攏,綻放無量彩光,山澗有蛟龍騰空,岩石有靈芝紮根,有猿啼虎嘯,亦有鶴唳鳳鳴。
“好一處仙家福地,不愧為洪荒有數的洞天仙府!”
準提撫掌讚歎,一路駕雲而上,直到半山腰時,突然聽到有人在那裡論道。準提一想,肯定是三清無疑了,他們未分家以前就是住在不周山上的。準提心裡一動,隨即身體在空中化為一道流星直接飛到人講道的地方去了。
落定之後的準提一看果不其然,中間坐一紫袍白眉皓老者,左邊坐一金色鑲邊白袍中年,威嚴無比,右邊坐一青袍道人,三十上下,劍眉如鬢。正是三清。
準提趕緊見禮道:“三位道兄,準提有禮了!”
老子首先說道:“原來是準提道友啊,我們三兄弟今天在此談體悟,道友也和我們一起來吧!”
“善!”準提又是行了一禮後找了一個位置坐了下來,笑道:“久聞三位道友乃是盤古所化,道行高深,貧道前來想和三位道兄討教一二。”
三清見準提恭維,也自生出好感,連聲謙遜道:“不敢當得道友之譽!”
老子道:“道在本心,亦在天地間。萬物皆道,道亦萬物。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故道為自然,然自然卻不為道。西方乃是福地,以花開見我,我見其人,還請道友講講西方妙法,也讓我等兄弟長長見識。”
準提心想,還好我有備而來,就把以後的佛門妙法一一道來:
“時間之所有,三界未現者,諸福之根本,由發菩提心。智慧勝功德,解脫忍寂滅,諸法甚廣大,在於菩提心。
生滅心者。曰煩惱心者。曰菩提心者。諸修多羅其類此者。殆不可勝數。是所謂義多而心一者也。義有覺義有不覺義。心有真心有妄心。皆所以別其正心也。方壇經之所謂心者。亦義之覺義。心之實心也。昔者聖人之將隱也。乃命乎龜氏。教外以傳法之要意。其人滯跡而忘返。固欲後世者提本而正末也………………”
準提所講道法,當真是三乘妙典,五蘊楞嚴。八部天龍虛影現,金翅大鵬繞身旁,孔雀翱翔雲霧裡,花雨繽紛,瑞靄漫陽,虹光擁真人。禪心朗照千江月,真性情涵萬里天!此法為日後佛門妙法,此時就是接引準提亦未曾領悟完善,遂亦是旁門大功德,蘊含了無盡大慈悲,大功德,大憐憫!
一股慈悲為懷,普度眾生之意,在準提身上瀰漫而出,將空曠的大殿,渲染的清淨,安寧!
這種氣息,玄而又玄,其中更有乳白聖潔之光散溢。此光照耀之下,可讓煩惱之人,忘卻所有煩惱,無憂無慮。心緒暴躁之徒,可撫平內心急躁,恢復清淨之心。若是歹毒,很辣之人,被此光照耀,就會放下殺戮,棄惡從善。心中升起仰慕之情,虔誠禱告,信奉仙佛。
三清聽得菩提慈悲之道,心中對準提不禁高看幾眼!
準提輕揮七寶妙樹,金花飄蕩,七種佛寶綻放無量寶光,橫掃周遭,似有天花亂墜,說道:“願以此功德,莊2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濟三途苦。所有見聞者,悉發菩提心。盡此一報身,同生極樂國。”
梵音陣陣,檀香嫋嫋,經文出口,化為朵朵彩蓮,準提講完,三清還在玄而又玄的境界,良久方才醒悟。
老子撫掌讚道:“道友菩提大道,修菩提心之法,大慈大悲,普度眾生,救苦救難,不像五行之道,亦是妙道。”
不等元始天尊答道,通天道人搶先言道:“大兄所言甚是,西方菩提之道和我盤古之道截然不同,卻是同樣都是證道成聖的無上法門!”
元始道人心中不喜通天道人搶話,眉頭微皺,亦頷道:“不錯,準提道友西方妙法的確精彩絕倫,令人大開眼界!”
準提微微一笑,檀口微啟:“無量壽佛,三位道友謬讚了。時間之所有,三界未現者,諸福之根本,由發菩提心。智慧勝功德,解脫忍寂滅,諸法甚廣大,在於菩提心。我西方修心之法乃是慈念存心,修心養性,薄欲寡心,心存宇宙,情法天地。修心之法最高境界是由心生道。”
老子道:“心中生道,道業難有計算之法,不像五行之道,一年就是一年道業,天門結成神丹,金丹既成,法力既生,以道友之見,心道應為如何呢?”
準提要說了一番心道:“心道主要是慈悲之心所化,心道越強,可以觀人心智,好似不戰可卻人之兵,心道主要靠悟,自身既宇宙,觀心可識天,所謂一花一天堂,一草一世界,心存慈念,悟出至理,可成大道!”
元始天尊道:“道,先天地之生而生,道之為道,道之所成,千變萬化,非五行之道一家,心道可以互為轉化,心既是道,道就是心,如果修道多點,那就為仙為聖,如果心悟為先,那就以後成佛成祖,去得西方。東西兩道本自一出,道義相近,我中有你,你中有我,心道相輔相成,共為功果!”
準提道:“修心之法,先要禪定,心念先由散亂到集中,再由集中到統一,統一既為定。定又有三層:先是身心統一,再是內心外境統一,然後是前念後念統一,一念扣一念,念念同一念,止之一念,名之為定,一念不存之時,便是即定即慧。戒能安身,定能安心,慧能從心起用。初修禪定,方法各異,要以安心、靜心和淨心為目的……”
通天道人道:“那我看,心道還主要看心中所悟,心中慈悲之心的多寡了!”
“也可以這樣說,光有慈心還不行,還需要脫人於苦難,除世之妖頑。樹眾人之樣,使人心向善!感人渡人,動心交心,心之所應,情之所感……”
“準提道友的一番話,使我對心道認識更深一步!”原始道人介面道,“天地萬物,道之所生,德之所成,我們東方五行之道,修道為先,以德輔之,而菩提之心,以德渡人,大道自生,道德一體,道德並重,可以相輔相成,修行也是一日千里。”
老子右手拂鬚,嘆息道:“準提道友所修心道,不修元神,直指本心,拷問內心,以至由內而外,圓滿無暇,實乃無上妙法也!”
準提握三尺樹杖,七彩寶光流轉,揮一揮,有金花虛影,長虹劃過,笑道:“每一個修士,都有自己心中的道,有自己的堅持,貧道以為,無論是何修士所追求的道,只要不是為禍蒼生,都是值得尊重。萬般道法,我等難以盡數窺得,也不能因為自己的道,就否認其他人的道,道通萬法。故此吾等修道中人不以偏蓋全,應求同存異,和諧共進。”
三清皆合首稱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