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汝君來到梨形的大道。

在這個地方,她感受到一點文明的氣氛。

這裡的人已經有工作的模式,只不過他們耕作的方式,非常的天然,只比,遊耕和火耕進步一點點。

說是用的農業工具,也是非常簡單的農業工具,只是身邊能夠取到的木頭再加一點人為的加工,這些加工沒有什麼技術程度,不需要專業的木工,只是親自做加工就可以了。

光是看一個樣子,錢汝君也能夠做出。

至於水車還是有,其他大漢流行的工作工具,在這塊地方都沒有見到。

或許這個地方並沒有大規模的漢人進入,他們只遠遠的看到受到漢人的影響的人,做的是什麼樣的改變,並加以學習。

這個時代,文化傳播的速度,非常的慢。

有時候文明進展非常高的地方,一千公裡以外,就跟他差了幾百年文明的進度,要讓他們改變,首先就要認知到自己的落後。

當然錢汝君,要讓梨形島上的人確認自己是落後的,非常的簡單,把船隻擺出來,他們就能夠認知到自己的落後。

但是以船隻上面所用的東西,他們看不懂,所以也沒有辦法模仿學習。

這個時候必須出一個人來跟錢汝君學習,或者是由錢汝君主動教授。

不管是偷偷學,還是光明正大的學,都必須要時間。

當然,如果這個島上有政體,有人會犧牲自己的時間來達成別人的,那麼這偷偷學,的確是有很多人會派出來。

但是在錢汝君身邊,想要偷偷學,卻沒有這麼簡單。

別的不說,想要上船來,基本上就必須識字,識字後還必須擁有學習的能力。

也只有擁有這兩個能力,才能夠學到船上所利用到的科技。

至於造船這種東西,估計看到隨便一艘船,他們就能夠製造出來。

錢汝君在島四周,碰到非常多的獨木舟。

要製造一個獨木舟比舢板船還來得簡單,獨木舟沒有什麼結構原理,只是在木頭挖個洞,然後能夠把人裝上去就可以了。

這個難度在這個時代來說非常的小。

反而是在後代,難度會變得比較大,因為想要找個可以,挖個洞,容納一個人的木頭就變得比較困難。

但是在這個梨形島上,幾個人抱的木頭還是比比皆是,非常容易找到。

人們浪費木頭,心裡也沒有什麼愧疚。

錢汝君看到這個地方的木頭,都覺得這個木頭被浪費了。有很多木頭都是相當好的材質,想要成長到這麼大,也非常的不容易。如果用作別的用途,更能夠發揮自己的價值。

因為這個想法,錢汝君讓水手們大量的開採梨花木。把木頭運到船上。

這時候她突然想起,空間兌換積分最開始有幾個條件,這個地方的梨花木似乎就是條件之一,不只是這個地方的梨花木,在中南半島似乎有非常多空間所指定的木頭。

雖然覺得空間已經夠大,積分已經夠多,但是遇到能夠兌換積分的大量材質,錢汝君還是心動了。

只是這樣一來,她身邊的人手就有些少,眼前的,不知道屬於哪一族的人,似乎就成為可以開闢的資源。

其實最大的問題就是,砍下來的木頭如果要說藉由傳送回去,不過能夠送一些而已,錢汝君最大的目的,還是要收進空間裡面。

也只有收進空間裡面,才能夠收集最多的資財,在一片地方,為了環境能夠永續發展,錢汝君當然不能夠把整片地方砍掉,而必須劃開一個一個空間,把這個空間裡面生長得最好的那棵樹,給砍下來。

錢汝君留水手在這個地方砍,也只能夠砍船能夠運送的,更多的木材就不能解釋。

也就是說,她就算想留在當地大量砍伐,也必須把船送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