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錢汝君大部分的事情,可以交待給學堂島學生,但是對於課程規劃的事情,錢汝君卻認為她最好能夠親自規劃。

時代的差異,帶給人的差別是一種固定性,而且永久性的差異,錢汝君與大漢人差了二千多年的認知,這二千年不是一種跳躍性記憶,錢汝君在陸陸續續的時間變化中,還是存在著記憶,就算這些記憶不是完整的,而是屬於抽取式的記憶,甚至是史官的一些謊話,但是歷史的教訓卻仍然被記憶住。

最重要的事,錢汝君不是一個人在對歷史做檢討,全世界有太多人在批判歷史,這裡有糟糠,也有很多精華。

錢汝君不只知道大漢的歷史記憶,還有世界各國的歷史記憶,雖然對歷史,錢汝君沒有太深刻的興趣,不過該學習的她基本都有學習到,對於她感興趣的歷史,她甚至深入研究過,教育就是錢汝君感興趣的方向。

在東方和西方,教育有非常大的差別,最後西風東漸,幾乎全世界的教育都才採用了同一種制度。

可以說,由於西方的産生的先進的教育模式,讓西方開始能用飛快的速度,向前邁進。

如果只是純粹的工業革命和沒有教育的改進,西方邁進得腳步,不會這麼大。

德國可以說是先鋒者。雖然沒有辦法出精英,但是提升了大部分人的素質。

素質的提升,才是整體能力提升的基礎。

錢汝君之前的學堂教育,其實只是東方和西方連線的一種教育方法,並不是特別的先進。

真正先進的是大學的教育模式,東方的教育模式雖然教導的人數比較少,但是還是有少數人嘗試到更為一對一的教學,能夠帶領出精英,但是一對一的教學,雖然能夠帶領精英,老師卻必須是好老師,帶出的學生可以青出於藍而勝於藍,但是也可能是扶不起的阿鬥。

更為重要的一段時間和精力消耗掉,就沒有辦法重來一次,一個人頂多代領十個人,但是西方的模式,卻可以帶領數千個人,他們雖然不是精英,卻可以提升整體的水準。

這個世界在前進的時候,精英能夠發揮的作用非常的大,但是需要的數量卻非常的少。但是整體素質的提升,卻能讓前進的腳步大躍進。

在大部分的情況之下要讓全民變成精英,成本非常的高。

有多高呢?

即使是後世收了很多有錢人稅,教育也必須佔到百分之三十級的預算才勉強做到,讓大部分的人能夠受教育。

還是在少子化的,私立大學林立的情況下,才能所有的人都能受大學教育。

這樣的成本即使在大漢,錢汝君不追求許多,平時一個教室可以容納更多的學生,也不準備操場,也不追求的德智體群美,只重視知識教育和技職教育的情況下,甚至地價成本比較低,房價成本更低的情況之下,想要讓更窮的大漢人都接受基本教育,對錢汝君來說都非常的困難。

她也沒有這個錢,支援大漢的教育。

錢汝君現在之所以會比別人更富裕是因為錢汝君能夠生産出更多的産品,如果放後世,她的生産量,根本不夠一各大企業的生産量。

同樣的錢汝君賺的錢,要支付其他的建設都已經非常不夠了,對於大漢的教育來說,錢汝君也只能先抓起一部分的人,讓他們學到知識,産生了更大的生産力之後,賺到更多的錢,才能夠逐步進行。

但是錢汝君可不準備將學堂島學生放在低水準,雖然這些孩子,幾乎等於國小學生,但是錢汝君卻準備把他們當大學生看待。

機會給的越少越難得,人們會越珍惜得到的機會。

所以這一批學生一定會想盡辦法努力不被踢出去。

學堂島新生能動性會比較強,而且錢汝君他們特殊的資源,也會比較強。

他們成為精英已經是板上釘釘的事情。

“公主,他們的課程好豐富啊!”

“我給你們的課程難道不豐富嗎?”

錢汝君把課程表設計出來,當然不能自我的就把課程表直接應用,必須問學堂島過來人的意見。

現在學堂島的學生,是個性最鮮明的人,卻也是最一致的一群人。

然而,因為錢汝君的規定他們雖然有些已經找到物件了,卻沒有結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