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人什麼東西都可以拿來賣,只要有人願意買,商品就具有流通的可能性。

但是在這個世界上,由於有剩餘的資金可以身外花用的人不算太多,其實錢是在少數人之間流動。

擁有聚集財富的人,才能夠把多餘的東西,拿來享受。

這個時代的商業資本其實不多,能夠花用的地方也不多。

很多有錢人,到最後,花錢的方法,就是養更多人,生産自己需要的東西,他們養這些人,有些也能一起享用他們製造的物品,其實,這些物品的種類真的不多。

所以商業活動的整體的總量其實還是比較低的,能收到的商稅還是比較有限。

想要讓更多商業活動興起,收到更多的稅收,讓更多人的生活變化,只能讓財富的本身,總量發生改變。

錢汝君突然想到,或許她一直忽略了一個重要的事情。

大漢的錢,私人還是可以鑄造,質量比較不穩定。

很多時候,交易還是以物易物。

這種情況,也對商稅的收取産生比較大的阻礙。

“造錢,金麥城一直在做。只是,造錢似乎不怎麼賺錢啊!又要做一個賠本的事情嗎?”

錢,是讓生産加快流通的辦法。

如果讓這個世界的物資變多,那麼多餘的財富生産出來之後,整體的財富才會變多。

透過錢的流通,能夠把東西賣給第三者,重新衡量價值,或許會讓物品的價格變多,但是也比較容易取得需要的物品。

可惜錢汝君的說法,皇帝實在是聽不懂。

錢汝君自己也不見得真的能夠懂,但是她可以知道這個時代大部分的人都在做最低程度的生産,如果每一個人都生産一樣東西,平均起來,每個人能夠享受的東西就多一點。

雖然很難以理解總量問題,但反過來想,又似乎很簡單。

不要去想個人的事情,而是想整體的事情,當每一個人享受的東西東西多了一點,那麼她的生活想要不變好,就變得比較困難。

大漢只有幾千萬人,要變得幸福,應該比六十幾億人來得簡單。

當然,他們的生活變好,必須滿足一個條件,糧食能夠充分地運輸到他們的手上。

沒有糧食,人只能面對死亡,即使手上的錢,能夠在別的地方買到足夠的糧食,在交通不便的情況下,人也只能在缺糧食的地方餓死。

如果,一個地方的糧食不能夠輕易的運輸到需要的地方,那麼專業化生産就不可能發生。

人們必須確認糧食足夠,才能安心從事非農産業。

大漢必須要有糧食快速運輸的方法,一些適合開發做為作坊的地方的,才能夠吸引到更多的人去開設作坊來生産。

要不然所有的産業都擠在一起會産生一些推擠的作用,甚至讓人口多的地方就成為重要的工業生産中心。

但是在大漢時期人口多的地方,往往是重要的産糧是地帶,那如果産糧地帶變成工業的生産中心,就會破壞當地的環境,把長能夠生産糧食的地方變成不能夠生産糧食的地方,反而讓一些比較不適合生産糧食的地方來生産糧食,這對大漢絕對是一種退步而不是一種進步。

想要讓一個地方工業化起來,必定要解決的就是糧食問題,所以工業化生産的第一個專案一定不是別的東西,必須是增進糧食生産的東西。

然而,要踏出這一步很困難。

因為,農人往往是最窮困的人,所有有關農業器械的發明,都是造成貧富差距變大的原因。

綠色革命受惠著,往往不是最需要的人。

最需要的人,往往會死於綠色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