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汝君要回金麥城,還不能悄無聲息的回去。

得大張旗鼓的回去,必定回金麥城,這件事必須給皇帝看。所以錢汝君必須搭乘軌道交通,幸好長安到金麥城的軌道,交通異常發達。

而且也算順暢。

畢竟長安到洛陽這一段是大漢國的基石,即使館陶長公主,也不敢上下其手,是館陶長公主負責的軌道交通裡面最為先進,運轉最為良好的一部分。

公主要出行,也有一定的儀仗,只不過錢汝君把所有的儀仗丟在電紙書空間裡。

每次要出行的時候,就利用幾個臉生的學堂島學生。那麼行走的時候,就有威嚴,也有氣勢。

何況搭乘軌道交通,大部分時間是在軌道車子裡,錢汝君根本讓學堂島學生,進到空間裡面去做事了。

也不知道這些儀仗到底是要給誰看的,錢汝君覺得,時至今日,她已經不用儀仗,來維護自己的尊嚴。

如果半路遇到敢挑戰她的,一巴掌拍過去就好了。

錢汝君不知道這些禮儀的東西,本來就是塑造一種氣氛。

錢汝君不喜歡這種束縛的感覺,但是她尊重大漢皇室的規矩,所以她安安穩穩的出發,進了車廂裡之後,她就跑到荒野去了。

反正她只要維持跟車子同樣的進度,就不會有人說東道西。

畢竟偷窺錢汝君這些人還辦不到。

錢汝君出行身邊總會有一些信任的人守候在旁邊。

帳篷支起來,四面留出空隙,讓熱風帶走帳篷的濕氣。

大地上仍然是一片綠意盎然。

隴中森林的消失,是唐朝以後的事。原本大漢並沒有這麼多人。

錢汝君的到來,倒是加劇這個地方的開發。

人民自己蓋房子,還是以木頭為主。幸好用木頭最多的略微有錢人家,現在已經逐漸接受水泥蓋的房子,因為速度能夠更快。

也不需要花時間去砍伐木頭運輸過來。

在這個時代,運輸是個大問題。

木頭不是這麼好運輸的東西。

若是在後代,要不是樹木,已經很稀少,以人們運輸的速度,估計能夠非常快速的,砍下木頭運到工程建地。

這就是美國,為什麼窮人是住木頭房子,有錢人反而是最後水泥的房子。

不同時代,不同地方,省錢的建材倒是不同。

錢汝君,比別人更清楚,這滿眼的綠色有多珍貴。

“斧斤以時入山林,林木不可勝用也。”

看來孟子那個時代,人們已經注意到,這抹綠有多麼重要,並且警告人們要注意用度了。

估計古時候的人,也沒有少用殘土地。

空氣是純淨的,景色是美麗的,就連身邊的野雞也是善良的,此刻正瑟瑟的躲在陰影裡,不時的想透過對話從錢汝君身上取到吃食。

嘩嘩的溪水帶走殷紅的血漬,烤肉的香味,逐漸在大地散開來。

你們躲了那麼久,既然沒有膽子進攻,那麼久出來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