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錢汝君來說,把當地的香料採集回去,真的是沒有本錢的生意。

香料曬幹變成粉末狀之後,不但更好調味,還能夠讓外表被隱藏起來。

況且弄成粉之後的體積會非常的小,賣回去搞不好比原本大漢種植的東西還來得便宜。

在熱帶的陽光之下,這些香料味道也比較純正。

畢竟在大漢,香料不常見,又還沒有完全擴充套件,所以這些東西的價格還是比較高的。

只是不像後代一樣,一袋八角粉就換一袋黃金。

既然有成立基地的想法,回到外界,進到書架空間之後,錢汝君又重新投入了經緯線繪制的工作。

她必須把這附近的島嶼,或者是後市的城市,找出它的座標點,以找出最大的一個島嶼婆羅洲。

或者是找到蘇門答臘也行。

有了相對位置,確認自己在哪裡就容易多了。

畢竟在日常生活之中,很少人會去記座標點。

想到有一年發生的海嘯,把蘇門答臘的海岸都淹沒,讓很多人被海水沖走,錢汝君覺得還是找婆羅洲比較保險,因為那個島嶼比較大,有比較大的內陸地區。

當然在二十一世紀時,由於馬來西亞人口比較少,而且開發比較晚,在婆羅洲核心的地方,還有非常多的雨林存在。

然而,錢汝君如果在這裡設立基地,並且讓大漢人民大量的在這個地方繁殖下來,或許這裡的人口會突破一億,熱帶雨林的環境會發生大量的改變。

或許後世的環境也會發生大變化。

至於歐洲人說,熱帶的地方不適合人生存,其實這是錯誤的概念。

在熱帶地方,氣溫二十六度上下,幾乎一年四季都沒有什麼變化最適合人類生存。

讓一個人完全不會大量出汗,也能夠在晚上好好的睡覺,這種環境根本是錢汝君在大夏天的時候,訂的冷氣溫度。

至於歐洲人說的,最適合人類生存的氣溫是十六度,那是在歐洲十六度他們就能夠覺得溫暖了。

歐洲是環境,其實不是最舒適的地方。

只不過赤道地區適合人類生存的時候也同時適合美大量的生物生存,所以這裡的生態環境非常的豐沛,而且每天下午會下雨。

很多人認為因為下雨會把土壤的養分流失,對於這個地方的發展不是很好。

然而,熱帶雨林的原生態就是好,但是他們種用歐洲方法來種咖啡就造成問題了。

很多地方,突然就變成荒漠化。

在雨林裡面製造出荒漠,歐洲人也真行。

但是後世的亞洲人卻守住了婆羅洲這塊土地。

不是它沒有種咖啡,而是他生産比較多糧食,還有亞洲式的農作方式,讓這個地方,有了不同於非洲美洲的變化。

錢汝君如果掌控了世界,她不會讓歐洲做的事情,再次發生。

要讓漢人變幹淨,雖然非常的苦難,就算教了他們衛生的生活方式,沒有嚴刑峻法,很多人還是依然故我。不能形成規矩。

即使在金麥城,因為骯髒被處罰的人,每天都不在少數,都成為重要收入之一了。

大量的地理課本裡面提到,熱帶地區不適合耕作,但是錢汝君認為那是歐洲人的耕作方式不對。

他們太崇拜專業化生産,結果在效率提高的同時,讓土地養分枯竭。

而且這種枯竭,最開始的時候,不是所有養分都不見。而是部分枯竭。

因為同樣植物只能吸收同樣的養分。

所以在歐洲他們用了輪作,但是在其他地方,他們就忘記輪作的使用。

而且,熱帶地區的雨不是他們歐洲可以比較的。

如果是大漢人,不對,要大唐以後的漢人,來到這塊土地,並且利用這麼多的雨水開闢水田的話,完全沒有土壤流失的問題,也不會有大滴的雨滴打到地上造成養分流失的問題,因為這些水田本身就是保護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