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次的那一幕,人被甩下去的情形還歷歷在目,他們心中其實是有所恐懼的。

“你們這些北方的孩子,不懂什麼是下大雨。”

錢汝君看到學堂島學生恐懼的神情,忍不住說道。

“公主,妳也是北方的孩子。”

學堂島學生還真的賭氣說上了,而且人群開始聚集,他們倒不是想威脅錢汝君,而是群策群力,發表他們的意見。

“妳還真的不要不服氣。你們上了船,我們開出去一點,就能夠躲開這場雨。在旁邊觀賞。

這個地方,沒有水利設施,平常下點小雨沒有問題,但是如果下大雨,這個地方整個都會泡到水裡。”

看對方真的不相信錢汝君只好拿出實在一點的東西。

這也是她為什麼要大家趕快收拾東西到船上來的原因,如果下雨不淹水,其實她們在陸地上還會比較安全。

“不會吧?”

聽到會淹水,身為北方人,他們倒是有相關的經驗。

而且北方平常是非常幹旱的,但是一旦下雨,很容易水就會漲起來。

而且由於大漢的陸地是非常大的,河流就常常要留幾千公裡,這樣只要不是一條直直的河流,中間就可能出現問題。

當河流因為地形的關系發生拐彎的時候,這些拐彎就會因為其他的因素而發生各種的問題。

很多水常常會積在一個地方,結果水積多了就會泛濫。

所以有些地方不時的就會泛泛濫,因為河流太多拐彎,只要拐彎的地方流速就會變緩,在變慢的時候就容易發生水患。

而且不只是這個單純的原因,北方還會結冰,一旦結冰的水開始融化的時候,河流由北向南流,或者由南向北流,差異就非常大了。

偏偏他們的河流上下游動,常常下游的河流還沒融化,上游的河流,先融化了。

南邊的冰先融化,但是南邊是上游,就會擠壓到北邊的冰。

於是就會出現碎冰,然後碎冰會積在某一個地方,動彈不得。

碎冰雖然是誰所組成的,但是他一樣會妨礙水向前流動,在這種情況之下,就會造成水在河道裡無法行走,不得不蔓延開來,而且在蔓延開之後,前面還是會有碎冰先形成結果,再次擋到,所以往往災情就會不斷的擴大。

當然北邊積水的問題跟這個地方是完全不一樣的。

這個地方因為天天下雨,向來能夠積累的水是非常多的,這個地方的土地不是不能夠蓄水,而是平常就去了非常多的水。

“妳們懂不懂水瀝線?”

錢汝君回想一下,把她腦中的東西形成一種可以講解的學問。

水瀝線他想到的時候並不多,但是它的原理倒是非常的簡單。

“那是什麼?”

由於錢汝君所提到的水瀝線是後世的科學化用語,自然在這個時代可能有,但是名詞肯定是不同。這個時代在命名的時候,會讓人家覺得很頭暈。

因為也不知道這些名字是不是新創造的,所命名的物件往往是根本從字面上看不出意思的字。

這也代表著,錢汝君的教育還不夠全面,她最擅長的東西,學堂島學生竟然不知道,她腦中認為很普通的東西。

“一個地方淹過水,或許水中一些需氧比較高的生物,不是平常肉眼可見的這種可能它的體積算是蠻大的,可是我們平常看不到。那種生物可能就會維持在水面上,並且在各種東西上附著的。

最後留在跟水面長時間接觸過的地方。就會留下一圈痕跡。

你們可以觀察一下,下面的樹木應該有這一圈。”

錢汝君昨天收集東西的時候有注意到,有水利線的出現,當時並不是特別的在意,因為有水利線的地方可多了。

“這樣啊?我看看。”

說完學堂島學生就開始去尋找了,但是他們商量的結果還是有一部分的人先去通知其他人早點收拾回來。

水瀝線線並不難找,也沒有刻意隱藏它們,而且是一種普遍性的現象,他們很快的就找到了水瀝線。

現在的他們,對於新學到的知識,其實都感到非常的開心,或許因為學到的東西比別人更多,所以往往在大漢接觸到人的時候,他們都會對其他人會的東西,他們都會了而感到無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