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七〇章 輜重營四處出擊(第1/3頁)
章節報錯
錢汝君想著一個問題。
十積分貴嗎?
這個問題錢汝君很難回答。
因為積分實際上跟金錢沒有掛鈎。
外面賣的賊便宜、數量有多的東西,可能就可以換更多積分。
這種東西,錢汝君種很多,種了之後,幾乎全部交給空間積分臺。只留下自己吃的、用的。
因為這些東西的用處,還是比較大。只是大漢人不瞭解。
錢汝君想跟大漢人說,但是她又想,會不會她說了,大漢百姓能夠把它弄絕種。
她很願意相信大漢對百姓是好人,但是好人百姓,還是會做壞事的。
錢,在大漢,很多時候,用不著。但是能夠多一點,也沒有人會反對。因為錢可以換來糧食。
除非,家裡的糧食,已經太多,多到再放,就要放爛掉了。
每個物品外在大漢的價值跟空間裡兌換積分的價值,根本是不搭噶兩件事。
她知道空間一定有一套計算標準,只是她們不能理解。要是能夠理解,錢汝君就能大量生産或者賣入一些外面很廉價,但是在空間裡能換很多積分的東西。
只是一般的作物,兌換積分的數值,真的少的要命。
如果折中用錢汝君生産量最多的農産品來計算,一積分大概等於10貫,也就是說,最簡單的,洗腦工作需要,花掉錢汝君一千貫。
要知道,如果長安車裡,一個月給一貫錢,那可以說的高薪了。吃飽有餘。
但是買人參在大漢這個時代,又花不了這麼多錢,反而能夠收到更多的積分。
錢汝君估計電紙書的計算標準,大概是用後世二十一世紀的物價標準,所以二十一世紀有的東西它就顯得特別的便宜,但是二十一世紀沒有的東西,它就顯得特別貴。
至於什麼東西能夠拿來做實驗,錢汝君其實一時也想不到。反正到時候多觀察大漢對物品,就能夠知道了。
至少,她能夠確定,二十一世紀絕種的基因,也就是後世找不到的東西,能夠兌換極多積分。
錢汝君那些莫名其妙的積分,往往是這樣子得來的。最開始,錢汝君還麼有發現,但是後來,錢汝君逐漸找到規律。
雖然這些東西,在錢汝君眼裡一點價值都沒有,但是電紙書要認為有價值,那就有價值吧!
或許是錢汝君帶動大漢人對人參的認識,但是大漢人認識人參之後,人參的評價越來越高。
以前,大漢有關人參的菜餚,或者用藥,不到十種,現在光是長安市面上,就已經超過一百多種。
長安有很多豪門大戶,豪門大戶,是有名的不跟別人交流。估計他們的廚房,藏著更多好料。
這世界上,有很多私家菜,但是大部分的私家菜,沒有機會跟世人見面。
現在人參的價值雖然越來越高,但是再怎麼貴也不到一千貫,花個幾貫錢就可以拿到了千年人參。但是電紙書給人參開出的價碼,可是最低也有五十積分。
這樣算起來,空間積分好像一積分又不到一貫四銖錢。
這筆賬,錢汝君越算越糊塗。
錢汝君決定不去算這筆賬,如果以便宜的角度來看,其實積分也不貴。
或許,她應該去玉石的産地,直接撿玉石。
對錢汝君來說,找到幾個玉石産地,不是什麼大問題。有很多玉石産地很有名,但是是後世才開採出來的。例如,花蓮就有玉石,按圖索驥,錢汝君應該能找到玉石産地。至於那裡住的少數民族,兩千多年前大漢,不知道阿美族,還是魯凱、卑南族已經遷移過去了沒有。
很多人,想像,在大漢沿海,應該沒有船隻。錢汝君卻知道,在大漢時期,東甌人還有其南邊的野人,就已經坐船到十三行那個地帶,去跟他們交易鐵器。
鐵這種東西,並不是大漢對獨特發現。
十三行那裡住的少數民族,以及不知道冶鐵多少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