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他們沒有打製其他賺錢的東西,那對錢汝君來說,損失就很大。

損失很大,給皇帝對錢就達不到以往的數字。

看起來好像都是給皇帝對錢,但是現在收錢,還是未來少錢,對皇帝來說,其實是非常不同的。

這種不同,是人情意味的不同,而不是數字上的簡單問題。

但是錢汝君也知道,金麥城工匠的能力,就是少府的工匠打一副馬蹄鐵對時候,錢汝君金麥城工匠,能打出十副,而且品質還比皇帝少府打的還好。

最後,錢汝君跟皇帝商量的結果是,她能夠出人,但是皇帝這邊要給月薪,而且不是長安城少府的月薪,而是金麥城的月薪。

反正以後皇帝會發現,用她金麥城的人力,皇帝只有賺,沒有陪,金麥城現在鐵匠工作,可以說是流水線做法,效率不是長安少府模式可以比的。

長安少府,想要改革,基本上很困難。

這些訊息,錢汝君並沒有瞞著皇帝,一直以來皇帝都知道。但是他對於改變少府這個機構,也拿不出辦法。

基本上,大漢朝廷形成以後,就出現許多必須修補的漏洞。

但是東補西補的結果就是,冒出來的洞越來越多。只是補掉一些露出比較大洞的洞口。

而皇帝能怎麼辦呢?手下幫他修補的洞,永遠是這樣的。他本人也沒有這個才幹去把洞修補掉,所以也只能如此。

所以他這次覺得做更有效率的方法,就是外包,反正他相信錢汝君這邊工匠不會有問題。

錢汝君本人的信心,倒是沒有皇帝這麼多,因為錢汝君的疑心病,比皇帝還多多了。

但是這件事,只要想要拜託別人做,透漏出去做法,也沒有辦法。

其實打鐵最主要的工作,還是去除雜質,錢汝君知道,就算皇帝想要出鐵料給她,金麥城這邊也得先把鐵料雜質去過一遍。

錢汝君知道,反正皇帝不會虧本,所以錢汝君討價還價的時候,很是心安理得。

其實這時候,大漢皇帝還想不到質量的問題。

他只想,盡快的把馬匹的腳上這塊東西搞定。當馬匹都裝上馬蹄鐵,而且有足夠數量的馬匹之後,皇帝劉恆出征也在眼前了。

現階段,皇帝對後補人選,已經經過很好的皇帝訓練,即使皇帝短時間不在家,皇太子監國也完全不是問題。

問題只在於北方戰場的勝敗。

對皇帝劉恆來說,既然禦駕親徵,就沒有失敗回來的道理,所以他的準備一直都很充足。

在一起,北征匈奴的事情,他連想都不敢想,但是他得到錢汝君的支援之後,這樣的事情,在他的心中一直跌宕起伏著。

每一個皇帝都有開疆拓土的願望,但是能把願望變成實實在在的事情去做,那就很難得。

皇帝劉恆的腦子一直很清楚。現在,他的身體狀況,國家的財政狀況,一直都保持在很好的地步。

國內需要注意的,大概就他那幾個兄弟。但是他那幾個兄弟,現在都還沒有成為氣候。

其中最有可能造反的吳王,要舉起反旗,最不可能的時間,反而是大軍北伐的時候,因為如此一來,他就會失去正當性。

功勳大臣不會承認他的皇帝對位置。

等於他站在功勳大臣的對立面了。

文官要掌握住朝廷勢力,往往是國家發展的後面階段,這個階段,還是以功勳大臣為主。

至少在這個時候,功勳大臣有左右皇位的力量。

沒有人知道,皇帝劉恆,利用手上新到手的這筆錢,不但養了一些人替他體察民勤,更讓很多人出關去了解匈奴的動向。

這一切,都是錢汝君跟他說的。知己知彼百戰百勝。

以往,皇帝不是不知道情報的重要性,但是知道錢汝君不但點出來,還送了很多錢給他,他才能夠做到這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