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〇四章 想要富,先改善交通(第2/3頁)
章節報錯
並不是停下來休息的地方,那我們之後的路程可能就必須,走過去了。”
學生希望錢汝君多加考慮,她並不是為自己著想,她純粹是替公主考慮。
對他們來說就算走一百公裡也沒什麼,大不了,車站和車站的距離之間,大概是一百公裡到兩百公裡,就有一個車站。
他們如果要讓車子停下來並不是不可能,但是這個時間只能用三分鐘的時間。
因為這是全自動化的設施。
也只能說江婉兒真的很敢,如果是在後代他們大概不敢做這麼事,因為只要有一個誤差,就可能會發生相撞。
幸好軌道在現在為止並沒有連線起來,他們是分段的,所以,每到了一個新車站,他們就必須換一節車廂繼續前進,耽誤的時間幾乎都在換車廂的時間。
當然這裡指的是普通的車廂,前,如君的車廂還是會持續前進,只不過中間的過程需要馬匹來拉動。
如今軌道交通所留下來的馬匹已經不多了,但是每個車站還是留下幾匹,因為馬匹在這個時代朝的交通來說,仍然是重要的,比如說他們可以留下馬匹出租給有快速行動需求的人,也能開個貨執行,替軌道貨運客運運輸貨物。
其實,他們已經開始做客運運輸的工作,就是讓鄉下的人可以坐馬匹到城面、鎮裡。
基本上也不走別的路線,就在一個村鎮裡面來來回回收取的東西也不不見得是同本,而是他們的農産品。
也就是說,對他們來說,他們幾乎是沒有付出東西的。
然而收集到這些農産品之後,他們卻可以迅速送到市場去販賣,所得的收入,已經足以支援這樣的客運運輸。
這樣做還有一個好處,從鄉下,到城裡面,他們見識到城裡面做生意的可能之後,他們開始在一些荒地上種一些蔬菜水果之類的。
甚至養一些小雞,小鴨。
送到城裡鎮裡面去賣。他們增加了出了米糧之外的收入,也維持了自己的生活。
有些家裡幹脆出一個人專門到這裡去做生意,甚至收集村裡面的一些物資,送到鎮裡面做生意。
有些生意做得好的,甚至已經發財致富。
想要富先修路。
在這個大漢時代想要富,先讓人民有方便便宜的交通,可以搭乘。
因為這些事情都是圍繞著軌道交通展開的,而且是江婉兒的德政,所以這樣子的變化其實只有在洛陽以東的地方。
這裡的人民百姓在朝廷的眼中看起來大概就是不安於室了,但是相對起來,他們說起稅收反而比以前簡單很多。
因為有了收入,其實對於繳稅的事情,人民承受度就高了許多。
當然這一切錢汝君雖然收到了報告,但是錢汝君一直在外地,並沒有看到。
她也只有看一些她認為比較重要的報道,相對起來就忽略了這些事情,但是她的手下,為人民百姓做的事情真的是越來越多了。
雖然錢汝君口頭上一直說要替人民百姓做事,但是其實她對於大漢人民百姓實在是很沒有認同感。
但是錢汝君的手下幾乎都出現一批出生於貧民分子。
受到錢汝君潛移默化的影響,他的手下幾乎沒有不念舊,不愛護百姓的人。
所以他們自動自發的做的這些事情,甚至沒有跟錢汝君邀功。
反而替錢汝君打造了許多善良美好的名聲。
當然這些名聲是好在民間,在朝廷裡面估計又幫他畫了幾筆黑色叉叉。
對於朝廷來說,國家的穩定最重要。
那國家為要怎麼樣才能夠穩定呢?
那就是有足夠的收入來支付,官員的薪水以及北方的軍費。
至於地方百姓的治理向來是用不到國家的錢的。
歷朝歷代幾乎都是由地方士紳出這筆錢。
所以為什麼說有錢人要負責造橋鋪路就是這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