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七一章 文抄公(第1/2頁)
章節報錯
教學是一種專業,有時候一個人學術精湛,但不見得能夠表達出去。尤其面對一些難以具體化的東西。他愈是描述,學生愈是迷糊。
或許,他的腦子裡的世界,已經扭曲到學生難以認得了。或者說,他缺乏演說和描術的能力。
其是,他只要從最簡單的事情去建構,慢慢疊加起來,具有學習能力的學生,一般都能領會他的意圖。
而沒有學習能力的人,錢汝君不會讓他浪費時間在課堂上,而是學會加減乘除和三千個漢字,就送他去學習實際操作的東西。
有些人的腦子結構,有時候,就需要具體的東西來啟動。
都沒有能力的人,錢汝君會送他去做機械化的事物。每天重覆的事,能讓這個人安心,也能讓他有吃飯錢。
至少不會餓肚子。
天生我才必有用。錢汝君的確發現真有不能用的人。這種人多半性格缺失,但她也沒辦法。只能眼不見為淨。
有一些人,做什麼事都不成,只想偷懶,也就沒辦法了。如果是古時候管仲之流,錢汝君應該一開始就不會錯過吧!因為她的篩選是由上而下的。
一般愈到下面,愈不需要選擇權,基本上就是機械化的工作。只要熟悉就可以了。至於機械化動作裡面比較高難度的,例如不許分心,必須注意東注意心的。也就是性格選擇的問題。
幸好,不能用的人,三百人才出一個。錢汝君還能接受。不過,如果不是有殘疾,錢汝君也不會包吃包喝。只等著他犯罪被關,或者餓死。大部分的情況下,會有他倒楣的親友會認養。倒不是於那麼悲慘。
以前,在學堂教授的教師,基本受過錢汝君的訓練,知道基本教學的方式。
有專才的人,也經過簡單的培訓,至於之後,就任憑發揮了。
淳于緹縈是錢汝君學堂的初代教師,教學能力受到最仔細的教導,而淳于意本身教學能力就極佳,經過錢汝君講解過教學原理之後,更是馬上觸類旁通。
這也是因為淳于意接觸到太多有形的案例,並且隨時都在試著跟鄉民解釋。
所以淳于意跟淳于緹縈對於教學已經非常有心得了。
名師加高徒,能不觸發火花都很困難。跟著淳于意和淳于緹縈的這些學生們,備感壓力。最開始還能高高在上,但很快就發現,同一個案例的理解,跟不上了。
錢汝君還在跟淳于意商量,等過了觀察期,要到哪些地方法義診。錢,當然是錢汝君出。
一般老師教學久了,沒什麼人提醒,壞毛病就容易被被固化下來。
在戶外教學部分,淳于意也有同樣的毛病。這次,錢汝君要跟著過去,對於教學效果,旁觀者永遠比身處其中的老師們,更為清楚。何況,錢汝君可是修過教育學程的專業精英……如果學生不是太壞,大部分她的能好好上課的。
而在大漢,沒有人逼著你學東西,學生們反而非常自動而且刻苦。他們自動就會找到可以比較的人。一步步向上攀爬上去。
淳于意教書之餘,也會問問學生,課餘時間他們會去哪裡,做些什麼。而且時常發現學生會提出一些連他都看不懂的問題。
一問之下,他才發現圖書館的存在。這裡學生的自學能力,一般都極為充份,一般醫書,他們都會自學。但他們不會自以為是,必定會問淳于意,實際情況是怎麼樣。
淳于意帶著淳于緹縈,來到圖書館。
發現這裡的圖書館,有許多外面見不到的書籍。尤其是醫書。以他的說法來說是這裡的醫書浩瀚如鬥牛,是數千年的精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