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六十三章 畫中仙(九)(第1/2頁)
章節報錯
其實這些粥一點都不頂飽,喝過沒多久他又覺得餓了。
可能是他雜糧放的太少的緣故。
想起對自己百般感謝的翠翠,劉如默雖然覺得自己做的是對的,可是腹中的空虛感也是實在的。
還好他考取了秀才。
不然給了翠翠那些救命錢後,他連暫時填飽肚子的資格都沒有。
劉如默飲盡粥後,勉強吃了半碗野菜。
他去看書,可是注意力始終無法集中在書本上。
要不抽空去河裡打兩條魚。
又或者,他可以考慮去找些其他事做。
聽說縣裡很多大戶人家需要秀才當賬房,只是他不擅長敲算盤,不知道他這樣的去了,有沒有用。
這樣糾結了半月之餘,劉如默還是決定去縣裡找些事做。
翠翠得知了劉如默的這個想法後,和他說她正好聽說縣裡有家學堂在招教書先生。
每月給的銀錢雖然不多,可到底和書沾邊,閒暇之時,劉如默也能抽空看會兒書。
劉如默去了翠翠說的學堂,他是新錄取的秀才,年紀又輕,學堂主事很快錄用了他。
只是去了那學堂之後,劉如默卻發現,當教書先生的日子過得並不容易。
他會念書,當只會自己唸書,這和教導幼童唸書是兩碼事。
那些送了孩童去學堂的『婦』人,大多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成龍成鳳,最起碼也能中個秀才。
有時候孩子詩文念得不好或者在學堂裡習的字不會回家去寫,就有人會來和他說。
劉如默又容易心軟,他看不得孩子唸書哭天抹地的樣子,不忍心拿著教鞭『逼』著他們硬習下新學的詩文。
年幼的孩子又容易調皮,他們根本不知道學習對他們而言意味著什麼。
所以,劉如默教出來的那批孩子,詩文念得不好,對唸書也不見得有多大的興趣。
劉如默深深地覺得,孔子說的有教無類是錯的。
也許他就該嚴厲些,用些厲害手段對付這些孩子。
可是他板著臉對著那些孩子,那些孩子也不再害怕他。
對他不滿的父母越來越多,日子久了,劉如默甚至有些害怕,
他覺得這些學堂主事遲早要辭退他。
事實上,學堂主事也的確找他說了幾回話。
他言辭也比較嚴厲,但話裡的意思,還是鼓勵他在這學堂繼續幹下去。
這個學堂還有一個教書先生,也是個秀才。
他教的學生比劉如默多,一間房中有三十多個孩子,年齡還都不一樣。
他比劉如默嚴厲的多,這些孩子卻偏吃他這一套,每天早上輪到年紀大的習詩文,年紀小的就拿著書去院中搖頭晃腦的念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