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奶奶家是一幢大木屋,周圍圍了一小圈矮矮的石牆

小熠早就想告訴劉奶奶孃親已經已經醒了。

走到門口便迫不及待的喊:“劉奶奶,您在家嗎?”

屋裡傳來洪亮的回應:“小熠,直接進來吧。”

進門後,首先看到的是堂屋,農村人用來供奉祖先的地方,堂屋旁邊的房子成為耳房,用來住人待客,再右邊就是小二房,小孩子住的地方張瀾清看到這裡,前世養母家也是這樣的房屋格局,想來,這個村子應該也是地處南方,安心了許多,因為張瀾清怕自己吃不來這個地方的食物,畢竟自己是個寧死不換口味的人.平生最喜愛南方的火鍋之類,尤其是慶市的火鍋,舉世聞名。

再往右就是劉嬸家的豆腐坊了,熟悉的磨盤,真的是太好了。

“你們自己找個地方坐坐,我給你孃親熬一碗粥。”劉嬸在屋裡說道。

劉嬸一手拿著一個大瓷碗,一手拿著一個小凳子,遞給我就忙活去了

穿著一件深藍色的布甲,身高看起來現代150左右,笑起來露出兩排整齊的牙齒,頭上戴著一頂棉布做的白色帽子,褲腳隨意捲起,一雙深灰色小巧的布鞋。走起路穩穩當當,看起來就很能幹。

“劉嬸,我來幫你吧”我起身。

“不用來幫忙,身體剛好呢,得養著”劉嬸

“那麻煩您了”剛養好的身體走了這麼一段路還是有些體力不支。

在和劉嬸的閒聊中知道,這是一個建立幾百年的朝代,是劉家的天下,本朝幾十年內沒有發生大戰爭,賦稅比較低,人們安居樂業,農民種好自己的田就行了。

沒有什麼天災人禍,生活都是紅紅火火的,這還是一個民風開放的國度,女兒家也有出門做生意的,甚至有女子做官。

我們這個村叫臨水村,因為臨近烏江的一條小支流而得名,盛產皂角,家家戶戶都有一兩顆皂角樹,上面是由流水鎮管轄,流水鎮四周被烏江支流包圍,要進城有過橋或者坐船兩條路,每逢趕集,其中十月份趕集的最為熱鬧,因為皂角成熟了,拿到鎮上個,自會有人來收,大家手裡有餘錢,趕集的一整天都是開心的。

在劉嬸家的時候離開的時候,劉嬸送了兩小袋糙米,還有十幾個雞蛋,還塞了一點銀子給張瀾清。

起初張瀾清是不收的,後來劉嬸說:“你自己不顧自己,孩子千萬不能餓著的,再說了,你以前在我們家幹活,你那點工錢太少了,就當我補給你的,剩下的你有錢再還我就是”

張瀾清緊緊的握住劉嬸得手:“劉嬸,以後我一定報答您的恩德。”

小熠也是個乖孩子,自己和劉嬸聊天的時候,都忽略了他,他只是乖乖的幫劉嬸剝豆子,也不吵鬧。

張瀾清也不推辭,自己不吃家裡還有個小孩子呢,總不能讓她餓著,謝過劉嬸之後把東西放在石屋內。

回家的時候小熠自己小心翼翼拿著雞蛋,真是個乖孩子。

家裡現在雖然有幾個雞蛋,自己家連口誰都沒有,先去添點水,但是也不能一下子就吃掉,自己家連口水都沒有,先去添點水,在上山看看有沒有野菜什麼的,畢竟上輩子也是在山上長大的,對野菜什麼的都很熟悉!

因為是外來的,所以小熠跟他孃親一直住在村子外圍,臨近山腳。

帶著小熠慢慢的向山裡走去,現在已經十月末了,山上的樹葉已經開始枯黃,只在偏僻的小角落尋找到一些野菜,好在夠新鮮,小熠也聰明,張瀾清採什麼,他也跟著找一樣的摘採,張瀾清看到這,嘴角的笑意更濃了。

張瀾清摘了一些野菜,野蔥,順便撿了一些剩下的皂角就回家了,明天趕集,可以去街上找找有沒有適合的工作,把皂角賣了,再給小熠買一身合適的衣物。

回到家已經快天黑了,石屋外面搭得有一個小棚子,算是小廚房一類的,不得不說小熠孃親真的是一個愛乾淨的,桌子雖然壞了,但是屋子收拾得很整潔。

熬了一碗雞蛋米粥,小熠吃得可開心了。

他說:“孃親做飯最好吃了,每次肚子都能吃得肚子鼓鼓的。”

張瀾清碗都收來,用清水洗了,家裡只有五個碗,早上盛水的都算是好的,其他的邊邊角角都快碎完了。

小熠已經自己脫掉外衣,蓋上被子,嘴角還帶著笑“孃親孃親,我快睡著了,你唱歌給我聽好不好?”

張瀾清輕輕地拍著他的背,給他唱著兒歌。

小熠也是累壞了,很快就睡著了...

喜歡重生錦繡小嬌娘請大家收藏:()重生錦繡小嬌娘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