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好大一份見面禮(第2/2頁)
章節報錯
可萬萬沒想到,這張紙上竟然是一份遷籍保書!
若是不懂內情的人,或許還會覺得,不就是遷個戶籍嗎?鎮上和縣裡有什麼區別呢?
但實際上裡面的門道非常之深,因為在大宋籍貫制度不僅與科舉制度強繫結,還涉及到了一個關乎舉人切身利益的重要事情。
那就是透過州試以後,參加禮部貢院省試所必須的“解額①”!
可以說,這是一份無比珍貴的大禮!
這也是李磐在職權範圍內,能給到陸北顧最大的幫助,充分說明了他對陸北顧的看重。
而對於陸北顧來講,雖然以他的學識才華即便不走科舉這條路也能過的很滋潤,但有條穩定的社會階層躍升通道總是一件好事,沒必要自己跟自己過不去。
因此,陸北顧起身行禮道。
“令君愛護,學生感激不盡!”
見他明白這張紙的分量,李磐點了點頭。
他啜了一口茶,粗糙的手指摩挲著杯沿說道。
“如今距離縣試為期不遠,除了策論以外,詩賦、墨義、帖經這幾門也要多下工夫,明白嗎?”
“學生明白。”
陸北顧鄭重應下,心裡卻暗自盤算,前身留下的爛攤子確實棘手......墨義、帖經成績慘不忍睹,詩賦也只能算勉強及格。
要在短時間內補齊這些短板,對常人來說幾乎不可能。
好在,他不是常人。
說完關乎陸北顧自身前途的事情以後,李磐沉默片刻忽然問道。
“你未曾去過西北,是如何知曉橫山豪酋與夏國主②的矛盾?又是如何想到用‘五餌’之策分化他們?”
陸北顧心中一凜,這個問題不好回答,他總不能說自己是從歷史論文裡看來的。
不過不管他怎麼回答,倒也不會被當成西夏的探子。
畢竟地理間隔擺在這呢,這時候又沒有無線電,西夏人瘋了才會跨越關中、漢中,找一個蜀地南部的縣學學生來當探子。
別說蜀地壓根就沒有什麼西夏需要的有效情報,也不用管一個普通縣學學生能不能接觸到,就是真有情報,知不知道古代相隔幾千裡其中大多數還都是山路是什麼概念啊?
等把情報送到了,黃花菜都涼透了。
“學生......曾結識一位西北來的行商,聽他講述過邊地情形。”
李磐盯著陸北顧看了許久,忽然笑了:“你可知我為何從秦鳳路調任至此?”
陸北顧搖頭。
“因為我上書言事,其中一些主張與你不謀而合,故而今日見你策論,如遇知音。”
陸北顧恍然大悟,難怪李磐對他的策論如此重視。
“你所提的‘疆圉立根基’一策,若是在寨堡中減少原有廂軍而增加土人弓箭手,隨後將精銳集中起來編組野戰騎軍,確實可以不增加財政負擔,但原文似有未盡之意......我想聽聽你的真實想法。”
陸北顧心頭一跳。
宋太祖趙匡胤發動陳橋兵變靠著用軍隊欺負孤兒寡母立國,又深感唐末五代“天子兵強馬壯者當之”的風氣對皇位的威脅,所以定立了如今畸形的大宋軍制。
這個問題,一等一的敏感。
——————
①宋隨唐制,進士舉於州,並非所有透過州試的舉人都能赴京趕考,而是根據各州人口等情況,給予不同的解狀名額,故稱“解額”。
②慶曆和議,夏取消帝號但仍保留其國名,宋冊封其主為夏國主,賜金塗銀印,方二寸一分,文曰“夏國主印”,許自置官屬,名義上向宋稱臣,奉正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