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章(第1/2頁)
章節報錯
薛嘉月便忙問是哪裡,離著書院遠不遠?
她對薛元敬有信心,覺得他肯定能考上一處書院的,而且極有可能就是太初學院或者託月學院。而等上了書院,早晚上學下學都要走路,她總是想找一處離書院近些的房子,好讓薛元敬早晚上學下學能少走些路。
楊大娘且不回答,拉著她的手就往外走,又笑道:“你且跟我去看了就知道了。”
薛嘉月只得隨她一起去,薛元敬也在她們兩個身後往外走。
一路七拐八彎的走了些路,就見到臨街有一帶灰白色的院牆。院牆上有一扇門,上面塗的黑漆剝落了不少。
楊大娘在門前站住,抬手拍了拍緊閉的門。過不了一會兒的功夫就見到一個約七八歲的小姑娘蹦跳著過來開了門。看到楊大娘,就叫了一聲楊大娘。
楊大娘同她說話:“你娘出去做事了?院子裡就你和你弟弟在?”
就聽到那小女孩在回道:“我娘是出去做事了。不過院子裡不止我和弟弟在,周阿姑也在呢。”
她聲音很清脆,一雙眼珠子黑漆漆的,看著很靈活的樣子。
楊大娘點了點頭,然後就回頭叫薛元敬和薛嘉月:“你們兩個進來看一看。若這處房子你們兩個還不滿意,那我可是真沒法子了。”
薛嘉月聽她語氣裡面自信的很,好像確定他們兩個肯定會對這屋子滿意一般,心中不由的就好奇了起來,忙跟在楊大娘的身後往門裡面走。
一進門,就看到一所小小巧巧的院子,裡面栽了一棵大樟樹,靠院角還有一棵桂花樹。正中三間正屋,東西各兩間廂房。不過房子看著都不大,估摸著裡面也放不了多少東西。
楊大娘正指著小院前面的幾間大房子對薛元敬和薛嘉月說道:“那幾間房子就是我的家了。我也不瞞你們,這處小院子是當初我家道還好的時候買了那幾間大房子,見後面離街還有一塊空地,就添蓋了這幾間屋子。原是拿來做下人房,也順便用來堆放東西的,可後來下人用不起了,就都遣散掉了。我又想著這幾間屋子空著也是空著,不如拿出來賃給人住了,多少也能掙點租金補貼家用不是。”
又伸手指著院子裡的東廂房說道:“這裡原是一對小夫妻帶著孩子住著,丈夫在米行裡做工,妻子在大戶人家做些漿洗的活,租金交到了今年年底。昨兒他們忽然來找我,說是丈夫做事的那家米行倒了,丈夫一直找不到事情做。他們小夫妻兩個商議了下,這城裡是待不下去了,就想要回老家種田去,總不至於餓死。好歹也在一起相處了幾年,彼此也和睦,他們要走,我就將剩下來的租金都還給了他們。昨兒他們走了,我想著你們兩個要賃房子,我心中也實在歡喜嘉月,就想著,賃給你們兄妹兩個住豈不好?”
薛嘉月看了看,這一處小院子有點類似於四合院的後罩房。雖然院落很小,屋子也不大,但只要租金便宜,對於他們現在而言,這裡已經算很好的了。
薛元敬關心的則是另外一件事:“請問楊大娘,正屋和西廂房住的都是些什麼人?”
楊大娘就指著站在一旁的小姑娘說道:“喏,西廂房住的是他們一家人。做孃的帶著女兒和兒子。女兒名叫小嬋,七歲了,兒子名叫虎子,現年四歲。她娘我們都叫她馮嫂子,做的一手好針線活。現在她在前面一家成衣鋪子裡面做裁縫,也做繡娘。”
又伸手拉了自己身上的褂子對薛嘉月笑道:“上次你不是說我這褂子做的好?就是她娘給我做的。”
薛嘉月轉過頭看了看那個名叫小嬋的小姑娘。就見小嬋正在盯著她看,目光中有好奇。
她就轉過頭去問楊大娘:“正屋住的是什麼人?也是一家人?周阿姑的一家人?”
西廂房才這麼小的屋子已經住了一家人了,但正屋卻有一明兩暗三間,依照薛嘉月想來,那肯定也是住了一家人的。而且剛剛她曾經聽到小嬋說院子裡除了她和弟弟在,周阿姑也在,所以她只以為正屋住的是周阿姑一家人。
但沒想到楊大娘卻是說道:“哪裡來的一家人?正屋住的就只有周阿姑一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