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麗半島上的大雪持續到了12月19日,整整下了5天的時間,天氣預報一點兒都不準。

透過高麗抵抗軍和各地的游擊隊,江東很早就知道駐朝日軍放棄高麗半島,全部向釜山方向撤退。

20多萬的有生力量,江東自然不能看著他們全部退入日本本土。

15日開始,小蔣的第一裝甲集團軍和王老虎的第七兵團就冒雪向高麗南方推進。

部隊在漫天的大雪中前進,有時會與正在撤退的鬼子撞個滿懷。

戰鬥噼裡啪啦地打響。

因為撤退十分慌亂,北邊的日本士兵沒有攜帶充足的物資補給。這就要求他們在撤退的路上停下來打劫沿途的村莊。

另外,各地的游擊隊也從大山裡鑽出來,用華夏人提供的武器阻擊和騷擾撤退的鬼子。

北線日軍的撤退速度不可避免地慢了下來。

15日和16日這兩天,摩托化步兵師和裝甲師追上了大量的日軍部隊,消滅了2萬左右的鬼子。

訊息傳播開來後,日本人不敢再停下來收集物資補給,冒著大雪快速向南方撤退。

在陸軍部隊追擊的同時,海軍的東海艦隊也頂著風雪向高麗海峽前進。

天氣惡劣,艦隊的大規模行動受到了很大限制。

東海艦隊進抵高麗海峽海口處,為了安全起見,暫時沒有向內部深入。

三大艦隊的潛艇部隊全部出動,他們從海底逼近日本本土和高麗釜山港之間的航線。

12月16日,潛艇部隊利用狼群戰術擊沉了四艘日軍運兵船。

近一萬五千名從高麗半島上退下來的小鬼子葬身到了大海里。

出現如此重大損失後,日本海陸兩軍加強了對撤退航線的保護。

海面上有驅逐艦,海里有潛艇。

若非天氣不允許,他們甚至還會派出反潛飛機。

三大艦隊的潛艇和鬼子在高麗海峽鬥智鬥勇。

由於華夏海軍裝備的潛艇效能比日本海軍裝備的優秀,在雙方潛艇的對戰中,華夏潛艇一直佔據優勢,戰損比來到了14左右。

為了掩護有生力量的撤退,日本大本營這一次下了血本。

潛艇和驅逐艦源源不斷地投入高麗海峽!

19日下午,駐朝日軍司令官日本陸軍大將板垣徵四郎站在九州的下關港口上,不懼寒風,臉色難看地眺望海面。

“一共撤出了多少帝國勇士?”他的聲音被凌厲的海風吹散,帶上了一絲淒涼。

參謀長高橋坦神色悲傷地道:

“大將閣下,只撤出了13萬人。”

高橋坦看到板垣徵四郎的身體晃了晃,險些栽倒。

25萬駐朝日軍只撤下來13萬,板垣徵四郎感覺自己的心在滴血。

見大將閣下身形穩住後,高橋坦繼續彙報道:

“最後一批撤退的勇士已經離開了高麗半島,但是他們最終沒能踏上家鄉的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