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8章 熬冬和分裂(第2/2頁)
章節報錯
佔領期確定下來之後,四巨頭在自己的佔領區內‘搜刮’德國國家資源,包括工業機器,船支、公司,工廠等。
用這些東西來作為戰爭賠款。
在中夏西征軍主力部隊相繼回國的時候,為了更好的控制佔領區內的局勢,警察部隊的規模在一次擴大,並且分散到了南部的各個城市。
柏林地區的行政體系建立起來之後,這個體系會向整個佔領區蔓延,儘快恢復國家治理能力。
在東面。
由於此前希特勒發動的波波羅薩計劃席捲東歐,兵鋒直指莫斯科城下,讓克里姆林宮大為驚悚。
為了避免類似的情況再次發生,斯大林同志決定在東歐地區建立一塊戰略緩衝地帶,而緩衝地帶的最前線便是東柏林。
因為是戰略緩衝地帶,不需要有強大的經濟和完善的民生。
畢竟最後都是要被打爛的。
布林什維克人的重建以軍隊為主。
訊息傳開之後,大量東部地區的人們向西部的中夏和英美佔領區逃難。
最開始的時候布林什維克方面還頗不以為意,可是當察覺人口大量流失之後,紅軍士兵開始在佔領區的交界地的拉起了警戒線和鐵絲網。
用暴力阻止民眾向西部地區逃難。
這一舉動出現之後,合眾國與中夏的佔領軍也在交界地帶設立起了檢查口。
柏林被正式切割成三個部分。
這一事件也將歐洲地區勢力分成了三個大的主體。
第一是以大不列顛和高盧為主,包括部分西歐國家。
他們與大西洋彼岸的合眾國結成了政治同盟,正在全力的發展戰後經濟。
第二,北波蘭、東德以及身後站著的蘇埃為一個主體。
他們擁有廣袤的領土,充足的資源。
由於意識形態方面的差異,與第一個主體隱隱成分庭抗禮之事。
最後是南德國、中歐和東歐一眾由中夏西征軍解放的中小國家,他們自成一體。
由於這些國家的戰後重建工作開展的比較早,經濟和民生有所恢復,目前看來是實力最強,發展最快的一個主體。
三方在經濟上競爭,在軍事上對抗。
由於這種局面的出現,聯合國對歐洲法西斯戰犯的審判以及戰爭賠償問題受到了一定限制。
基本上是自己抓到的戰犯自己審判,自己利用佔領區內的整個國家資源充作戰爭賠償。
由於三方實力差距不大,沒有一方能夠對另外兩方形成碾壓之勢,這使得三角形呈現出一種穩定形態。
各方在忙著發展的同時也在忙著構建防禦壁壘,一個國家內部再次出現或蜿蜒或縱橫的“國境線”。
喜歡抗戰之重整河山請大家收藏:()抗戰之重整河山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