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1章 參觀柏林(第2/2頁)
章節報錯
這裡曾經是希特勒的戰略指揮部,雖然沒有什麼有價值的東西,大家還是看得津津有味。
離開總理府的地下堡壘後,眾人前往參觀第三帝國國會大廈。
柏林戰役期間最慘烈的戰鬥就發生在這裡。
此時的帝國大廈上五彩斑斕。
布林什維克的紅旗、合眾國的星條旗、大不列顛的國旗軍旗、中夏的軍旗國旗、聯合國會旗等,在帝國大廈頂部迎風招展。
每一面旗幟都代表一股強大的軍事和政治力量,各方面的力量凝聚在一起,是此次大戰能夠勝利的根本性保證。
帝國大廈的頂部成了整個殘破柏林城中色彩最多、最鮮豔的地方。
最後參觀的地方是勃蘭登堡門。
門上的女神和駟馬戰車被紅軍用炸藥炸燬,只留下空蕩蕩的門框。
聯合國軍的高階將領在勃蘭登堡門前合影留念,然後前往聯合國軍總司令部,商討接下來的佔領問題。
柏林已經變成了一片廢墟,要將碎石瓦礫完全清除,沒有個10年時間恐怕很難辦到。
聯合國對德管制委員會已經接手了一些工作。
各國大法官已經進入了德國,審判戰犯的軍事法庭即將成立。
朱可夫、艾森豪威爾等人主要商量和討論的是各國佔領軍數量的問題。
佔領軍關係到未來對戰犯的抓捕、對第三帝國的追責。
涉及到的利益面非常廣闊,大家都不願意讓步。
吳展在會議上表示,中夏將會把曼施坦因、保盧斯的治安軍改編成警察部隊,負責城南的戰後重建和日後的管理治安工作。
留在柏林城內的正規軍部隊不會超過一個營。
中夏對此已經有了規劃,無論其他各方表現如何,都會按原先計劃進行。
朱可夫和艾森豪威爾沒有明確的表示,他們給出的理由是現在打掃戰場的工作還沒有結束,具體駐軍問題需等半個月後再行討論。
柏林城雖然已經變成了一片廢墟,但是對於美蘇雙方計程車兵來說,城內還是有一些“寶藏”的,他們需要用半個月的時間慢慢挖掘。
會議最後只在一些無關緊要的方面達成了共識。
會議結束之後,吳展、李兆鍈和小蔣前往城南瞭解城市的損毀情況以及民眾的生活情況。
西征軍其他部隊已經進入了德國南方,開始分批佔領各個主要城市和交通要道。
南部地區是中夏的佔領區,為了儘快讓佔領區內的資源和民眾為中夏的經濟發展和軍隊強盛服務,中夏將會主動開始戰後重建。
讓南部地區在中夏的規劃指導之下逐步恢復地區工業。
使得南部的發展與中歐和東歐相協調,形成一個整體,最終全部向中夏靠攏,承接東方經濟發展。
落實以經濟手段為主,軍事和政治手段為輔的既定策略。
喜歡抗戰之重整河山請大家收藏:()抗戰之重整河山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