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中夏共和國副總理丁北風為首的聯合國對德管制委員會1眾委員進入波茨坦的主要任務是監督中美蘇3國貫徹落實數月前的倫敦巨頭會議協定。

巨頭會議協定明確了中美英蘇4國的佔領區、明確解除第3帝國武裝、明確新的德國憲法需要由4國協助制定、明確了第3帝國的戰爭賠償等1系列重大問題。

如今國際局勢風雲突變,4國巨頭會議協定可能會被1些勢力否定或是修改。

聯合國對德管制委員會的任務就是保證巨頭協定得到貫徹落實,保證地區勢力均衡。

波茨坦同時也是聯合國軍總指揮部所在的位置。

當對德管制委員會的眾多委員進入波茨坦後,蘇維埃和合眾國的爭吵不再像過去那般激烈,雙方都給管制委員會1些面子。

合眾國總統先生與世長辭的訊息已經傳到了波茨坦,各國軍事主官對此並不意外和驚訝。

總統先生的身體1直都不好,尤其是在第1次聯大會議之後其身體狀況更是惡化到了不能處理日常事務的程度。

大家都預料到會有這麼1天。

杜魯門正式名正言順的成為合眾國的總統。

他上臺之後給艾森豪威爾施加了巨大的壓力。

為了保證美軍能夠成為攻克柏林的中堅力量,保證美國能夠取得這1非凡非政治意義,保證新上臺的總統有足夠的權威,杜魯門要求艾森豪威爾至少集中60萬兵力參與柏林戰役。

在巴頓將軍即將兵臨柏林城下的時候,德軍黨衛軍和國防軍的抵抗變得非常的激烈。

美軍第3集團軍的推進被遏制住了,亟待兵力和武器裝備的支援。

華盛頓的杜魯門總統要求艾森豪威爾放棄對德國其他方向的攻擊,集中優勢兵力攻克柏林。

無論如何也不能讓紅色布林什維克搶先。

正式繼任總統,杜魯門在給艾森豪威爾下命令時也更加有底氣,態度更加堅決。

布林什維克方面的朱可夫元帥和羅科索夫斯基元帥也發現了美軍的變化。

誰都不願意妥協退讓,1場全面的競爭已經不可避免。

在8月26日到8月30日這幾天,蘇聯烏克蘭方面軍和白俄羅斯方面軍仍然嘗試向柏林攻擊。

巴頓將軍第3集團軍同樣在尋找突破口。

只不過雙方都沒能取得重大突破,止步於海因裡希的防線前。

艾森豪威爾不斷從其他方向抽調兵力匯聚到第3集團軍兩翼,英聯邦國家軍隊以及布萊德利第1集團軍相繼抵達柏林外圍。

西方國家軍隊的總規模已經突破了70萬。

不過由於匯聚的較為倉促,1些重型裝備還未來得及抵達前線。

朱可夫在這段時間內持續對澤洛高地以及柏林南北兩個方向德軍陣地炮擊和空中轟炸。

他同時也將雷霆力量和殺手鐧佈置完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