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線艾森豪威爾指揮的200餘萬聯合國軍於7月20日浩浩蕩蕩地渡過萊茵河,挺進第三帝國的腹地。

7月25日,巴頓將軍第三集團軍和布萊德利第一集團軍以裝甲部隊為前鋒,從南北兩個方向包圍了第三帝國工業核心魯爾工業區。

魯爾工業區內有大量的軍工工廠,第三帝國國防軍曾經依靠這些軍工工廠發動了侵略世界的戰爭。

在之前的盟軍戰略轟炸中,魯爾工業區內的工廠遭到了毀滅性的破壞。

由於盟軍轟炸和原材料補給不足等方面的問題,90的工廠停產。

工廠裡的技術工人被編入了軍隊,和其他被編入軍隊的日耳曼人一樣,幫助第三帝國和納粹政府苟延殘喘。

希特勒和第三帝國西線總指揮龍德施泰特元帥都魯爾工業區對於整個國家的重要性。

最高統帥部在萊茵河東岸和魯爾工業區周邊佈置了20萬軍隊,一面保護工業區,一面阻止盟軍接近柏林。

西線的聯合國軍渡過萊茵河之後,憑藉強大的裝甲機動能力,迅速從南北兩翼包圍了整個魯爾工業區。

工業區內的20萬德軍部隊被包了餃子。

聯合國軍的陸空火力空前強大,德軍士氣低落、物資補給匱乏、編制不全,無法阻止強大的聯合國軍向魯爾工業區推進。

艾森豪威爾是一個較為成熟的戰略家和戰術家,當第一集團軍和第三集團軍就位之後,他立即命令對包圍圈裡的20萬德軍部隊發起總攻。

戰爭失敗已經是註定的了。

萊茵河防線失守,盟軍大舉逼近,魯爾工業區內的德軍部隊毫無作戰意志。

象徵性的抵抗了兩天後,20萬德軍於7月27日向西線聯合國軍投降。

這是諾曼底登陸、義大利投降以來,德軍第一次大規模的正式的向聯合國軍投降。

二十萬人放下武器,第三帝國的西大門完全對艾森豪威而敞開。

本小說首發站點為:塔讀小說

急不可耐的巴頓將軍沒有等著接收戰俘。

德軍投降後的第二天,第三集團軍利用坦克、裝甲車和各種輪式車輛快速向柏林方向推進。

20萬人的投降讓龍德施泰特無兵可用,只能眼睜睜的看著盟軍以每天60~80公里的速度接近柏林。

戰局已經到了不可挽回的地步,龍德施泰特元帥幾乎喪失抵抗意志。

東線蘇聯紅軍兵臨柏林城下,南線中夏遠征軍也在向柏林推進。

三個方向的聯合國軍如三把利刃,一點點的插入了第三帝國的心臟,要將之完全切碎搗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