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他們也在擔心著同樣的事情。

麥克阿瑟看向萊頓上校,問道:

“知不知道中夏人什麼時候發起登陸作戰?嗯……他們好像叫蕩寇行動!”

萊頓上校點了點頭,

“是叫蕩寇行動!”

“從昨天開始,中夏的航空兵和導彈部隊已經在打擊日本的九州島了。”

“從我們得到的情報上看,空中打擊應該會持續3~5天,之後便是登陸作戰!”

“3~5天嗎?”麥克阿瑟抽著菸斗重複,

“如果真的這麼快,盟軍恐怕無法與中夏人同時行動了。”

雖說垮臺行動在幾個月前便已經制定好了,行動的中心思想如萊頓上校所說的那般直取東京,徹底的粉碎性的解決日本問題。

但是一個冰山行動便將垮臺行動70的內容推翻。

情報官員、戰術戰略參謀驚奇的發現,如果按照之前制定的垮臺行動登陸日本,100萬盟軍很大可能有去無回。

他們只能將之前做好的內容推倒,從頭開始。

另外,補充的幾十萬大軍和軍艦飛機等也不可能在三五天時間內完全就位。

第五艦隊司令官斯普魯恩斯將軍開口道:

“中夏海軍目中無人、驕橫跋扈,以為在整個東方戰場他們是無敵的。”

“由驕傲的他們率先登陸日本本土,我軍旁觀。如果受了挫折,剛好能解我們的一口噁心。如果一切順利,我們可以學習他們的經驗,在後續的登陸中調整戰術!”

總之就是讓對方先去踩雷,盟軍視情況而動。

麥克阿瑟和尼米茲同意斯普魯恩斯的話。

會議已經進行了半個多小時,但是最關鍵的問題還沒有頭緒。

是直取東京呢,還是選擇其他方向登陸?

大家慢慢沉默下來,苦惱地看著沙盤。

又過了四五分鐘,史迪威將軍拿過邊上的指揮棒,在眾人好奇的目光注視下,棒尖點到了仙台灣的位置。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他的意思已經很明確了。

不登陸日本防禦的核心關東地區,而選擇靠近北方的仙台地區。

“避敵鋒芒,先登陸,站穩腳跟之後再謀下策!”史迪威將軍緩緩說道:

“不要一開始就和敵人硬碰硬,那樣的話不僅會打擊軍心士氣,還很可能會讓戰鬥陷入焦灼,進退兩難!”

“登陸仙台,可以選擇北進和南下!”

“北方是日本防禦的薄弱處,佔領本州島北部甚至是北海道,建立機場、擁有能夠攻軍艦停靠補給的碼頭。”

“讓登陸部隊擁有更多前進和後退的空間,至於平民義勇隊的問題,可以慢慢解決!”

史迪威將軍的核心思想是登陸仙台建立橋頭堡陣地,從敵人的薄弱處下手,一步步地向外擴張。

史迪威將軍的話開啟了眾將領的思路,斯普魯恩斯等人七嘴八舌地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