坦克一邊前進一邊炮擊,雙方打出的穿甲彈在戰線的中央往來穿梭,戰鬥開始進入白熱化,儘管此時此刻戰場上的視野仍不是最佳。

上午7點,薄霧終於經受不住敵我雙方的坦克大對撞,悄然散去,陽光開始穿透硝煙,撒在佈滿鋼鐵殘骸的平原上。

當雙方對戰的距離進入500米的範圍後,飛豹坦克的效能得到完全的發揮。

在500米的距離上,4號5號6號坦克的正面裝甲都擋不住飛豹坦克105毫米線膛炮的轟擊。

在500米的距離上,虎式坦克裝備的88毫米“反一切炮”能夠破開155毫米的裝甲。

但今天“反一切炮”卻碰到了硬茬,就算他碰掉滿嘴的尖牙利齒,也無法破開敵人的正面裝甲。

飛豹坦克的正面裝甲厚度接近200毫米。

因為裝備了雙向穩定器,在天色放亮之後,飛豹坦克能夠在快速運動中命中敵人的坦克。

另外,飛豹坦克的炮塔採用了獨特的蛋殼形設計。

這樣一來,戰場上就出現了讓人無奈又滑稽古怪的一幕: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嗡!”

飛豹坦克的炮塔被炮彈擊中,鋼鐵的摩擦聲讓坦克裡的戰士們不由自主的抱住了腦袋。

但很快的,車長就反應了過來,一邊搖頭一邊大喊道:

“跳彈,跳彈,繼續向前,開火!”

另一邊,虎式坦克的車組愣了半秒後無奈驚恐地喊道:

“跳彈、跳彈、重新裝填!”

只是他們已經沒有重新裝填的機會了。

只聽轟的一聲,龐大的虎式坦克要麼趴窩要麼爆炸成碎片。

戰鬥從645打到745,天色越來越亮,戰場的情況已經完全清楚。

第三軍軍長馬肯森將軍緊張到臉色發白,全身冒出冷汗。

在他望遠鏡的視野裡,寬闊的戰場上出現了無數坦克的殘骸,敵我雙方的都有,但很明顯己方的要多很多。

一些坦克兵正從冒煙或是燃燒的坦克裡鑽出來,有的忙著撲滅身上的火苗,有的則掏出手槍和同樣處境的華夏坦克兵戰鬥。

沒有武器的雙方丟掉坦克冒,廝打在一起。

在他們邊上是燃燒著的鋼鐵殘骸,在更遠的地方是對撞的坦克大軍。

華夏的勢頭越來越猛,第三軍的情況岌岌可危。

馬肯森將軍久經戰場,但這樣的困境他也是第一次遇到,不免有些慌亂無措。

在臨近上午8點時,第三軍軍長馬肯森上將命令第十三、十四、二十五裝甲師剩餘的坦克衝上去與敵人的坦克攪在一起。

下達這個命令的主要原因有兩個。

第一,在戰鬥中華夏人的坦克充分展示了自己的機動性,無論是越野速度還是公路速度肯定都強過豹式坦克和虎式坦克。

己方頹勢已顯,如果此時下達撤退命令,那麼最後的一點軍心士氣也會丟失掉。

撤退的過程中,重達56噸的虎式坦克是不可能跑過輕便的飛豹坦克的。

只有糾纏到一起,拉近雙方之間的距離,才有可能縮小戰損比。

第二,馬肯森將軍看到華夏的戰機從天邊飛過來了。

喜歡抗戰之重整河山請大家收藏:()抗戰之重整河山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