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崎,無論是在近代還是在過去,都是日本極具代表性和象徵性的一座城市。

在歷史上,長崎是日本最重要的對外港口之一。

無數倭國人從長崎啟航,過海到中原地區學習文化禮教,同時透過長崎與中原商貿往來。

長崎對日本歷史文化發展有突出的貢獻。

近代,日本人又是透過長期首次與西方人聯絡。

迫於武力的開埠通商,也讓長崎逐漸發展起來,成為九州島上最大也是最重要的城市。

歐美各國透過長崎進入日本,日本利用長崎的經驗維新發展。

總之,轟炸長崎,無論是政治、經濟還是軍事上,都具有極高的意義。

135架超級空中堡壘,每一架至少攜帶了7噸的燃燒彈。

轟炸從北城區開始,地毯式向整座城市推進。

“咻咻咻………”

燃燒彈像雨點般墜入城市,炮彈咻咻的破空聲不絕於耳,尖銳和密集程度直讓人牙齒髮酸。

燃燒彈落地之後濺起的不是水花,而是躍動著的火焰。

規劃整齊,各種日式木質建築和歐式建築混合的街道,很快被吸入到了熊熊烈焰之中,火苗一串數十米高。

不停有了燃燒彈落入城區,整座城市都顫抖了起來。

有北海道的教訓,在前日本人特意加固了防空洞的入口。

流淌的火焰被高高築起的混泥土建築擋住了去路,暫時無法深入防空洞內部,開始聚集燃燒。

百萬人口的大城市,防空洞遍佈公園和廣場。

並不是每一個防空洞的質量都是最好的。

實際的情況是,由於著急趕工,絕大多數的防空洞都是粗製濫造的。

除了入口和通風口等被特別加固外,防空洞被設計成容納儘可能多的人口。

在地毯式的轟炸之下,數量眾多的防空洞不可能倖免。

有的燃燒彈剛好落在了防空洞的頂部,流淌的火焰順著通風口而下。

防空洞裡的日本人,絕大多數都是老人、婦女和孩童,他們在火焰中奔走哭嚎,各種或驚悚或淒厲的慘叫不斷響起。

人擠人,無處可逃。

火焰順著通風口而下,像洪水般灌入。

在被燒成焦炭之前,很多人已經因踩踏和缺乏氧氣而亡。

這樣的情況並不罕見,它發生在許許多多的防空洞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