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4日,在西線的營救行動行動正式打響的同時。

第2集團軍所屬的第七軍、第八軍以及200師、22師、96師、49師、55師等各部隊,同時向曼德勒地域發動了攻擊。

在強大的兵力和火力面前,日軍第33師團和近衛第1師團在曼德勒周圍的防線接連被攻破。

眼見兩個師團即將被中國大軍合圍,在曼德勒地區決戰的計劃將會流產。第十五軍司令官飯田祥二郎出於儲存有生力量在謀作戰的打算,於24日夜間向兩個師團下達了撤退命令。

曼德勒是緬甸中部的重鎮,日軍撤出曼德勒後將會徹底喪失在緬甸戰役的主動權。

第33師團和近衛第1師團於24日夜間向曼德勒西南方向撤退,嚴義倫的第七軍順勢佔領曼德勒。

由於第2集團軍所屬的第六軍已經穿插到了曼德勒南方的東枝等地,日軍的穿插部隊不敢沿中央鐵路線南下,而是選擇了更西邊的叢林和仁安羌方向。

經過一個晝夜的戰鬥,日本人的勢力被徹底趕出了緬北和緬東。

緬甸戰局瞬間從黑雲壓頂轉變為晴空萬里。

日軍慌慌張張的撤退,有不少有生力量逃到了緬南地區,飯田祥二郎將下一次戰役的地點選在了同古。

1942年1月1日,由軍情局一手扶植起來的緬甸新政府在曼德勒成立。

曼德勒剛剛經歷大戰,城內城外都堆砌著大量的廢墟。

新政府就是在一片廢墟和戰火的硝煙中成立起來的,給人一種鳳凰涅盤、浴火重生的感覺。

新政府的成立於這片土地上的人民有著極大、極重要的意義,也是江東和日本人爭奪這個區域輿論和宣傳制高點最重要的一個手段。

為了成立新政府,軍情局籌備了許久,他們不僅通知了中外有影響力的媒體記者和戰區政要,同時還將這一訊息散佈到了緬甸的大小村鎮。

1月1日這一天,在江東的主持下,新政府正式成立。

斯利姆、亞歷山大以及史迪威將軍都參加了成立儀式。

緬北大捷、十萬英軍被順利解救之後,亞歷山大的臉色再次變得難看!

他們三人站在一起看著不遠處的江東正接受中外記者的採訪。

在不停閃爍的鎂光燈之中,江東好像眾星拱月一般。

亞歷山大冷冷的哼了一聲,想要離開這個虛假的現場,但是被史迪威將軍攔住了。

在中美英三國聯合發表之後,大不列顛已經從法律上失去了在緬甸地區的統治權。在所有的大不列顛人看來,這片資源豐富和人民溫順的土地是硬生生被江東搶走的。

成立新政府,幫助緬甸人民走上獨立自主、自力更生的道路,這樣冠冠冕堂皇的話只是說給記者聽的,政要們誰都不相信。

由於緬北大捷剛剛結束不久,江東算是整個西方世界的恩人,外國記者在提問的時候表現的相對剋制,沒有以前那般咄咄逼人。

記者問得最多的問題仍然是關於緬北大捷的,至於在廢墟上成立的新政府,並沒有太多人真心實意的表達關心。

應付完記者之後,江東帶著傅宜生來到亞歷山大等人面前。

面對親手將自己從日軍包圍圈裡解救出來的中國將軍,斯利姆主動向傅宜生問好,臉上強擠出一個微笑。

亞歷山大同樣如此,只是他的問候和微笑是高高在上、居高臨下的。

江東就喜歡看到亞歷山大等人看不慣中國人但是卻又無可奈何的樣子。

他臉上帶著如沐春風的笑容,熱情地與三人握手。

這笑容讓亞歷山大倍感膈應。

在江東的邀請下,亞歷山大、史迪威將軍、斯利姆等人一同去見了緬甸的新國主孟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