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9章 去而示之留(第1/2頁)
章節報錯
南宮延報告了鷹戎兩部的局勢之後,劉彥鈞便心生了一條計策——利用鷹戎右部除掉秦驤。而要實現這個意圖,就需要“送羊入虎口”,任命國相為全權特使與士氣正盛的鷹戎右部交涉,自然是極好的選擇。
這場交涉中,如果秦驤達成了讓鷹戎退兵的目的,那自然是最好不過,對於燕國來說也算是解了一大危機;但倘若秦驤完不成任務,那燕王就可以趁機發難,對秦驤興師問罪,甚至直接殺了也不是不可以。
然而秦驤在接到任命的時候,心裡明白,即便他成功勸退了賽珂單於退兵,燕王一黨仍舊可以安自己一個“勾結外族”的罪名,到時候燕王會如何對付自己,就不得而知了。
盡管前路艱險萬分、晦暗不明,不過秦驤依舊欣然接受了這項任命,因為這對於他來說,也是一個機會。至於能否把握住,就看自己的能耐,還有運氣了。因此他決定賭一把,這把若是贏了,他在燕國的處境就不是如今這番局面了。
此時燕國北境邊關,秦驤與褚東籬一道進入了燕州郡駐軍的中軍帳裡,與燕州郡司馬嶽典、燕州將軍龔寺和騎都尉梁頌麟見了面。褚東籬作為秦驤的“副使”與他一道奉命出使鷹戎,不過他的真正任務卻是監視秦驤的一舉一動,只要對方有一點不合規矩的舉動,日後就能成為他的罪狀。
對此秦驤與褚東籬心照不宣,不過秦驤並沒有視他為敵人,相反,對他處處恭敬謙讓。但褚東籬卻並不領情,他們二人之間道不同,自然不相為謀,何況之前還有褚南山這一樁“私怨”在,他恨不得立刻就置之於死地。
隨著天色逐漸暗淡,雨勢也漸漸小了下來,秦驤、褚東籬在三位燕州郡軍府要員的陪同下,登上了關城,觀察山腳下的形勢。
此時此刻,鷹戎的騎兵已經鑽入了支好的帳篷之中,就著帳篷內亮著的點點火光,郡司馬嶽典粗略估計,大約有帳篷三千頂,按一頂帳篷容納十人計算,這裡竟有三萬鷹戎狼騎!
“三萬?”秦驤嘴角上揚起一抹意味深長的弧度,他對於右部的實力心知肚明——五萬精銳狼騎已經損失了一萬五,總共就剩下三萬五千人,山腳下怎麼可能有三萬人?詹北河谷、以及辛辛苦苦攻下的哈勒溫部王庭還要不要了!
“這裡道。
“據守城的軍士報告,先前出現在這裡的騎兵,數量就在一萬人!”燕州將軍龔寺說道。
“不過區區一萬人,我們這裡可是有三萬雄兵,還怕了這些蠻夷不成!”騎都尉梁頌麟撇著嘴說道。
燕州將軍龔寺聽到這話,冷笑一聲:“梁都尉,給你一萬精兵,你可敢出城交戰?”
梁頌麟稍稍思索一番,擺手道:“素聞鷹戎狼騎驍悍,中原騎兵根本不是對手,更別說步軍了。龔將軍,無需用言語激我,末將還是有些自知之明的!”
“知己知彼,百戰不殆!”褚東籬點頭說道,“眼下看得清的,就是這一萬精銳狼騎;至於帳篷裡是否還藏著別的什麼,那就不得而知了。這些蠻夷狡詐,就喜歡玩這種似是而非的把戲,令我們躊躇不敢決斷。”
秦驤贊同褚東籬的分析,說道:“鷹戎狼騎,名副其實——其敏銳如鷹、狡詐如狐、兇殘如虎、貪婪如狼。與這樣危險的對手打交道,確實要多留幾個心眼。不過山腳下的這些狼騎既然與我們玩起了把戲,說明他們的真實目的就不是表面上看到的那樣。”
“哦?秦國相有何高見!”褚東籬笑著問道。
秦驤拱了拱手,說道:“高見不敢,不過有是些拙見罷了!孫子有雲:‘兵者詭道也,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遠,遠而示之近。’如今山下的這些帳篷就是如此——鷹戎狼騎越是做出要在這裡安營紮寨的樣子,就說明他們的內心實則是迫切地想要回到晉北草原去。我們可以稱之為‘去而示之留!’”
“此話怎講?”嶽典與梁頌麟驚奇地問道。
秦驤笑著說道:“鷹戎蠻族以遊獵為生,出征則以肉幹、奶酒為食糧,每攻伐一個部落,便劫掠他們的糧食以為軍資。鷹戎左部前些日子遭逢百年難遇之雪災,牛羊損失過半,各部族自身的生存都成了問題,哪還有糧食供應右部的騎兵?而且右部剛剛征服左部,立足未穩,應當以懷柔政策贏取人心。此種境況之下,他們哪裡敢橫徵暴斂、激發各部叛亂?因此本相判斷,他們定是著急要回晉北草原,臨走前,想來與燕國討點路費罷了!”
“哈哈哈!”褚東籬放聲笑道,“秦國相這番推論,倒是讓褚某嘆為觀止!既然如此,我們就無需理會他們這番舉動,任憑他們在此空耗便可,糧食吃完,他們就會自行散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