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 皇帝召見(二)(第1/2頁)
章節報錯
周綽在京城的住所還沒有打理好,這次入京也是非常倉促,因為他深諳“遲則生變”的道理,所以一得到接任外太尉的訊息,便身著一副戎裝快馬趕了過來。周沐的府第是周氏一族在京城中的老宅,佈局狹促,要裝下週沐和周綽兩尊“大佛”,顯得過於“廟小”了。
於是周綽也不客氣,在秦府西苑裡挑了一間客房,作為他在京城裡的臨時住所。秦府西苑裡原本秦驤是說一不二的主人,後來周氏姐妹成為了女主人,而現在周綽的強勢入住使得這座府第又多了一個“反客”之主,帶來了更多人氣的同時,也打亂了秦驤的生活。
周綽入京後的第九天,也就是弘文六年的三月二十一日,秦驤的任命狀終於到了他的手上,不出所料地就是“燕國相”的任命。而周綽在這九天時間裡,先是拜訪了李元疾在京中的府第,在其下葬時為之扶靈,送老戰友最後一程。之後拜訪了即將離任的丁式程,將安西將軍府的一幹事務做了先期的交接;接著是崔正、東郭棠、白德虞、張師起等等一幹重臣的府第,唯獨沒去即將一府共事的中太尉楊坡的府第。
而與燕國相的任命狀一道傳達的,是皇帝劉彥釗要接見周綽和秦驤二人的旨意,地點不在皇宮,而是在宮城西邊的禦獵苑。二人自然不敢怠慢,稍微修飾一番形容之後,便在傳旨內監的引導下,繞著高大的宮牆來到了約定的地點。
此時皇帝正與光祿卿張忌傲、執金吾梁尉章二人都是一身素衣打扮,正在騎馬射箭,享受難得的悠閑時光。
周綽和秦驤二人向皇帝行過大禮之後,君臣五人便在禦獵苑中的一處涼亭席地而坐,互相之間並不拘禮。
“朕今日召二位前來,一是要問政於周卿,二是有些話要在秦驤赴任之前交待。”皇帝劉彥釗說道。
周綽、秦驤二人俯身拜道:“但憑陛下吩咐。”
劉彥釗點點頭,說道:“當前朝堂上的局勢,想必兩位也都清楚,以左丞相為首的‘外戚’一派、和以中太尉為首的‘清流’一黨相互牽制、爭鬥正酣。朕欲收歸朝政大權、推行新政,奈何‘外戚’背後有太後,而‘清流’多是開國功臣,倘若惹惱了兩派,朕的龍椅也坐不安穩!周卿,如此朝局該當何解?”
周綽沒想到皇帝一上來就問如此棘手的問題,然而他雖然離開中樞多年,對於朝堂上的局勢卻看得更加清晰。只聽他朗聲道:
“回稟陛下,崔氏一族是太後的母族,也是扶保陛下登基的功臣,他們在朝中經營也近三十年,勢力根基穩固,在天下也頗有名望。對待他們,陛下只有以禮相待,切不可貪一時之功而剪除之,可徐徐削弱其手握的權柄。而‘清流’舊臣,大部分精忠耿直之士或已辭世、或已辭官,據高位者多是前霄時隨波逐流的庸碌之輩,陛下當慮者,唯楊坡一人耳!”
劉彥釗抿嘴一笑,說道:“周卿這番話,還是在忌恨中太尉當年‘廢太子’之事嗎?”
周綽臉色大變,俯首道:“臣的確恨其挑唆高祖先帝廢黜太子,然而臣不能釋懷的,乃是他身為臣子,膽敢擅動社稷神器!昨日他敢‘廢太子’,焉知他今日不敢……”
周綽停下不說了,但在場的人都倒吸一口涼氣,因為他們知道,周綽沒有說出來的,就是“廢皇帝”三個字。
劉彥釗目光一凜,他狠狠地瞪了周綽一眼,說道,“中太尉思慮忠純,斷不會行如此悖逆之舉!”
周綽低聲說道:“這……臣就不知了!”
劉彥釗嘴上雖然說不信楊坡會有“廢皇帝”的心思,但周綽的一番話卻挑動了他內心中最敏感的神經。自古以來,皇帝最為忌憚的不是挑撥是非的奸臣,也不是碌碌無為的庸臣,而是手腕和智慧而力壓自己的強臣!劉彥釗心裡明白,雖然目前的朝堂上“外戚”和“清流”看似勢均力敵,但真要發起狠來,十個崔正也不是一個楊坡的對手。
“那對於‘清流’舊臣,朕又當如何對待呢?”劉彥釗問道。
周綽直起身板,回道:“舊臣漸老,老臣最關心的,是自己的身後名。故而,陛下可將他們置之高臺而厚養之,誘使其讓出手中權柄。”
劉彥釗沉吟了一會兒,點頭贊許道:“周卿洞悉人心、深達明理,卿的建議朕會好好考慮。只是此番請周卿入京,朕仍有一事相托付。”
周綽急忙鞠禮道:“陛下盡管吩咐,‘託付’二字臣擔待不起!”
劉彥釗將周綽扶起身後說道:“誠如周卿所言,朕收歸朝政大權的路上有‘外戚’和‘清流’二黨擋在眼前,而他們也不可能眼睜睜地看著手中的權力被朕收回。所以朕需要一個強力幹練之人,替朕沖在前頭,朕才能騰出手腳培植忠於自己的勢力,接手從二黨手中奪回的權力!而這位‘前鋒大將’,非周卿莫屬!”
周綽早就領會到了皇帝召自己入京的意圖,這也是他義不容辭的責任,他當即跪拜叩首道:“任憑陛下驅遣!”
劉彥釗大喜過望,親自扶起周綽,聯想到自“開朝大會”那天以來,自己連番運作終於順利地將周綽調回京城,身邊總算是有了一個可靠又強力的助手,對於和“外戚”“清流”之間的鬥爭,陡增了幾分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