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章 計掌櫃被綁(第1/2頁)
章節報錯
翌日一早,秦驤便孤身一人來到了恆陽北城的“敬德坊”,站立在“淮西侯府”的門前,感慨良多。“淮西侯”是中太尉楊坡的爵位,與“蘭陽侯”張雲遠、“荊侯”李元疾、“沐陽侯”蕭子康一樣,都是以郡命名的第一等侯爵,在大盛王朝是除了皇族之外,為人臣者生前可以獲得的最高榮耀。
如果故禦史大夫秦懿沒有捲入“太子逆案”之中,如果他沒有被逼自殺,現如今也可以享受到如此的殊榮。只可惜世間之事沒有“如果”,秦懿自殺了,雖然三年前就已平反,但他終究沒能在活著的時候得到這等待遇,他的長子也只能得到“長襄侯”這樣一個以縣命名的二等侯爵,以為慰藉。
秦懿的死,楊坡要付一定責任,這一點秦驤確信無疑;然而他究竟扮演了何種角色,是真正的幕後主使,還是被人利用?這些事情,秦驤仍在暗查,不過他相信當他扳倒蕭鱟之後,真相就會水落石出。今日來見楊坡,不過是來看看一位故人,一位曾經令他無比景仰的人生導師。
遞上拜帖、進入府院,淮西侯府中的一切似乎都沒有什麼改變,變的是人。八年前府裡的主人名叫“楊彥坡”,如今這裡的主人名叫“楊坡”,少了一個“彥”字。“彥”又通“顏”,他如此改名,當然不僅僅是“避諱”這麼簡單,恐怕是他自己也感覺無顏面對一些人、一些事。
“秦驤,來京一個多月了,怎麼才想起來到我府上做客啊?”正堂門口的臺階上,楊坡一身素衣長衫、垂然而立,依稀可見年輕時的卓然風采;只是如今的他已兩鬢成霜、長髯如洗,眼神之中沾染了幾絲歲月的汙濁。
秦驤站在臺階下,躬身跪拜,以晚輩之禮謝之:“侄兒秦驤,拜見楊伯父!”頭還沒磕在地上,肩膀已被有力的雙手扶住,楊坡沒有讓他行成如此大禮。
“長大了,也壯實了!”楊坡微笑著說道,“來,進屋說!”
秦驤走入了正堂之中,只見裡面立著兩名夫人,一老一少。已近六旬的老婦的便是楊坡的夫人張氏,另一個只有二十七歲的少婦就是楊坡的獨女、蕭鱟的妻室楊妙兒。除此之外,屋中的陳設依舊簡樸,只在堂前掛了兩個大字“純”和“正”,正是當年楊坡教導秦驤的“持心當純、持身當正”。
“喲,小驤兒都長這麼大了!那日宴會上聽你家大嫂說起,我這滿腦子裡還依舊是你小時候的模樣,如今一晃這麼多年過去了,也到了成家的年紀了!”張氏笑吟吟地說著,慈祥又平和。
“伯母、妙兒姐!”秦驤朝二人作揖行禮,卻注意到楊妙兒的眼神有些閃爍,似是在刻意迴避。
“她還在介意嗎?”秦驤心中瞭然。秦氏三兄弟離京前,秦、楊兩傢俬交甚好,經常互相走動,那時楊妙兒情竇初開,對溫文儒雅的長兄秦驥心生好感,楊坡也看出了女兒的心事,便向秦懿求親。怎奈秦懿以祖訓“不攀權貴、不結高望”為有拒絕了這門親事,雖然這件事沒有影響到兩家的關系,不過自此以後楊妙兒基本上就不再參與兩家之間的相互往來。今日再見,果然她對當年那樁往事仍然耿耿於懷。
四人落座後,楊坡對於秦驤離京之後的經歷非常感興趣,迫不及待地詢問起來;秦驤也早有準備,將提前編纂好的一番故事說給了三人聽,楊坡聽得很仔細,時不時地穿插提問,可見他對於秦驤所述的真實性是有所疑慮的。
當他說道自己在武狩、羌泉、甘南和涼州西陲四郡時的見聞時,楊坡的耳朵簡直是豎起來聽的。
“侄兒在西域經商時,得到了安西將軍周綽的多方照顧,所以雖然遇到過一些小麻煩,不過最終都能圓滿解決。”秦驤故意說出了“周綽”的名諱,暗暗觀察著對方的反應。
然而楊坡面色如常,並沒有變現出什麼情緒的波動,不過秦驤從他那雙深邃的雙眸中看出,其實他內心還是有些觸動的,特別是上個月朝會上,皇帝竟然提出要將周綽提拔為大將軍,可見此人還是有可能複出的。
“這幾年周綽整軍練兵、安定西域藩國、疏通商道,於國確實有功!”楊坡說道,“但他終究是前太子的人,對於當年的那樁舊案一直耿耿於懷,所以也不能保證他會與當今的朝廷一條心。”
秦驤點頭稱是:“去年嚴查‘官憑馬商’時,周將軍就曾放言,這些馬商之所以敢裡通外國、吃裡扒外,就是因為有朝中重臣做後臺。他還說若能回京必要揪出這些蟲豸,還朝政清明!現在想來,周將軍這是想借機洩一洩私憤,以報前太子當年的救命之恩。”
楊坡目光一凝,說道:“還好陛下聖明,沒有被他翻起什麼浪來,不然第一個遭殃的恐怕就是老夫!”官憑馬商後臺就是蕭鱟,蕭鱟的後臺就是楊坡,只要蕭鱟一跌倒,自然會牽連到他,以目前京中的形勢,左丞相崔正為首的“外戚”一派勢必對他們翁婿窮追猛打,到時候結果如何就不得而知了。正是明白其中的驚險,楊坡才會有此一嘆。
這一點秦驤也看得很清楚,他之所以故意丟擲“官憑馬商”的舊事,就是想看看楊坡的真實態度。結果令他非常失望,在這件事上,楊坡的第一反應竟然是擔心自己的權力受損,而完全不管這些馬商是否真的通敵,也不管不法馬商與蕭鱟之間有什麼齷齪的勾當,他心中所思所慮的就只是周綽想利用這件事打擊自己。
如果說在見到楊坡之前秦驤還對他有所期望的話,那現如今秦驤已經徹底將他視為敵人,是他扳倒蕭鱟途中必須要邁過去的一道坎。
“現如今你也在京兆府中謀得一職,京城的官場不比地方,很多關系需要你去釐清,也有很多利益需要你去擺平!”楊坡話鋒一轉,說起了秦驤擔任“京兆尉”的事情,“當年秦懿就是不懂其中的利害,才會被小人趁機構陷、誣告入獄!這一點,你一定要慎之又慎!”
“是,秦驤記下了!”秦驤說道,“對於當年家父入獄之事,晚輩也想向伯父打聽一下,您口中所說的‘小人’,究竟是誰?”
楊坡臉色微微一凝,隨即搖了搖頭:“此事我也只是推測,具體是何人尚無頭緒!秦驤,這件事已經過去這麼多年了,想要深究的話也不是一時半會可以弄清楚的。況且當年下令將你們全家下獄的,可是高祖皇帝!”
這番話其實就是在勸秦驤不要再糾結於秦懿的舊案,無論誣告的小人是誰,命令是高祖皇帝下達的,責任也該由他來背;而與皇帝為敵,恰恰是萬萬不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