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谷展開聖旨:“奉天承運,皇帝敕曰:宋乃萬邦大國,大宋天子恩澤四方。唐國主李煜未經申報,興兵犯境,造成大宋黎民死傷,真乃滔天之罪。今遣使臣陶谷敕問緣由,汝需如實復之,若有欺瞞,天威震怒,自食其果。”

聖旨中的每句話,每個字,李仲宣都聽得明明白白,和他預想一致,趙匡胤就是藉著攻打離島,找茬來的。

“微臣接旨。”

李仲宣恭恭敬敬的接過聖旨。

陶谷又將凌厲的目光移向李煜,“唐國主,你為何興兵犯宋,莫非要造反不成?”

這話說的太重了,李煜氣的直吹鬍子。

“陶大人言重了,小王願代父解釋。”

陶谷一臉不屑的看著李仲宣,“宣城郡王知道原委?”

“正是。”

李仲宣侃侃而談,把自己如何偵破私鹽大案的事情敘述了一遍,特別指出飛魚幫與蕭家串通作案,企圖顛覆唐國鹽政。

自己在查案之時身陷離島,有性命之憂,疾風軍救駕心切才主動出擊剿滅飛魚幫。

而且,李仲宣在最後還指出,這場衝突的具體情況,已經在第一時間向大宋做過說明。

他介紹的很詳細,只是關於曹翔的真實身份沒有提。

他知道即便提了陶谷也不會承認,相反還會給唐國扣上詆譭宗主國的大帽子。

李仲宣的故事講的聲情並茂,陶谷也有些駭然,雖然來之前他聽過些關於李仲宣德傳聞,都說他是神童,還有一首了不得的《臨江仙》。

但是他覺得傳聞都是吹捧,無非是確立李仲宣的地位。

結果今天親眼見到李仲宣,又有一番交流,發現這個小傢伙確實不簡單。

其實陶谷此行並不是真想“興師問罪”,因為宋國還沒做好與南唐決戰的準備。

之所以斥責李煜無非是震懾南唐,讓南唐不敢造次,現在大宋正在與北漢用兵,又準備攻滅南漢,兵力分散。

如果南唐藉此機會用兵,或者暗中與兩漢結盟都對大宋極為不利。

所以此次出使最重要的目的是給李煜提醒,讓他不敢造次。

陶谷的表情略微緩和,

“雖然攻打離島有情可原,但是經調查離島之上除了宵小之徒,也有無辜百姓,唐國必須出銀撫卹。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而且,離島上的鹽也不全是唐國的,飛魚幫在宋國也做私鹽買賣,涉及七八萬石,唐國必須歸還這些鹽。”

李煜一聽果然是要債來的,關於這點他早有心理準備,之前已經和陳喬、李仲宣商議過對策了。

“陶大人,攻打離島確實是無奈之舉,既然傷到了百姓,孤願意賠償白銀五千兩,絹帛三百匹。

至於你說的那些私鹽,孤為了震懾宵小,已經將所有繳獲的私鹽沉入長江之中。”

陶谷一聽臉色又沉下來了,“國主如此搪塞本官就不怕天子震怒嗎?”

李煜淡淡一笑,“陶大人說的哪裡話,孤萬不敢搪塞天子啊!私鹽確實沉入江中了。”

“沉沒沉入江中那是你們的事,我宋國的鹽必須歸還。”

陶谷的語氣強硬。

面對陶谷的盛氣凌人,蠻不講理,李煜以及文武百官都十分憤慨,幾位武將幾乎要發作。

李仲宣心裡也有氣,但是他知道現在還不到和大宋正面翻臉的時候。

“陶大人,您官拜戶部尚書,應該最清楚鹽政乃是國家命脈,如果私鹽橫行必將社稷不穩,我唐國作為大宋屬國,是代表大宋將繳獲的私鹽沉江,以此震懾宵小,向天下百姓表明打擊私鹽的決心。為此,我唐國已經起草了詔命。”

陶谷聽得眉頭緊鎖,這個小娃娃的一番話再一次讓他刮目相看。

喜歡我爹是千古詞帝請大家收藏:()我爹是千古詞帝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