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眾人遊逛店鋪之時,大唐長安西南四十裡處有一個小鎮,今日卻突然迎來整整三隊人馬,而且還是三隊來自不同地方的人馬。

這個小鎮叫做打鐵鎮,原來的名字叫打鐵村,因為一年之前大唐開始建設十萬大鎮,打鐵村有幾個老兵退役回家,家鄉恰好被選為建鎮之地。

此鎮世世代代經營打鐵行當,家家戶戶都是打鐵的一把好手。手藝都是祖傳,技藝堪稱精湛,比如父親死了傳給兒子,兒子長大了再傳給孫子。

如果推算村莊的打鐵歷史,甚至能夠上溯到魏晉南北朝時期。

古代鹽和鐵乃是貴物,但是從事打鐵行當卻很窮苦,有句詩專門形容打鐵之人,說的算是比較靠破:日日夜夜叮叮當,天天年年睡空床。再苦不嫁打鐵漢,過門生活如牛羊……

說白了就是窮,窮到連媳婦都不好找。

然而再窮日子還得過,祖宗的技術不能丟,所以打鐵村祖祖輩輩守著窮困過活,是周邊出了名的爛泥村子。

但是自從一年前開始,這個情況陡然發生了改變。

大唐建鎮了,打鐵村被選成了鎮。

選成鎮按說也發達不到哪去,畢竟這裡的百姓只會打鐵。偏偏事實恰恰相反,打鐵村的生意突然紅火了起來。

今日打鐵村有三隊人馬過來。

第一隊人馬大家見怪不怪,乃是半個月必定前來一次的運輸商隊。

聽說這支商隊的後臺很硬,乃是世家大族裡面五大門閥之一的範陽盧氏。

聽說盧家世代掌控中原車馬行當,一年前全體投靠西府趙王,最後和同為五大世家的趙郡李氏一起合作,共同獲得東北鐵業的運輸之權。

還聽說範陽盧氏和趙郡李氏自從投靠王爺之後,賺錢的速度比搶錢還快,原本和他們齊名的太原王氏已經漸漸不如……

這些都是聽說,老百姓也只能達到聽說。

雖然一切都是道聽途說,但是並不妨礙打鐵鎮的百姓和商隊越來越熟。

比如這支運輸商隊才一進鎮,頓時一群小孩子呼啦啦圍上來,其中一個鼻涕冒泡的小屁娃跑的最歡,上前一把抱住商隊頭領的大腿。

他很是熟絡的要挾商隊頭領,狡黠道:“盧爺爺您好,這次有沒有帶來東北奶糖?上次您答應要給小娃帶糖的,如果沒帶我會把鼻涕抹到您褲子上。”

商隊頭領呵呵一笑,提起巴掌在小娃屁股上抽了一下,隨即高聲對著街旁一個打鐵鋪子大聲道:“老栓出來,把你家搗蛋蟲拉走,如果晚了可不保險啊,我會把你孫子抓去東北賣掉……”

店鋪裡響起一個憨厚的笑聲,但見一個臉色黝黑的老漢慢慢走出,彎腰對商隊頭領道:“盧三爺來了啊。”

商隊首領眉頭一皺,忍不住提醒道:“我都說過多少次了,你們已經不是盧家的僱工,以後見了老夫不要再行禮,否則傳到殿下耳朵裡,說不定又以為我盧家欺壓百姓。”

“那不能,那不能……”

老栓搓了搓手,笑容越發憨厚,他撇了撇商隊頭領後面的車隊,突然咋舌道:“俺滴個老孃,三爺這次運了這麼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