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我有淩雲志,敢叫天彎腰(第1/2頁)
章節報錯
昔太原王氏主母,孕一子,懷十一月,生之,得男。
據說此子降生之日,滿室紅光,清香撲鼻,有異人遠觀而嘆,曰:生而不凡,有額角崢嶸之相,當為治世之能臣。
歲月如梭,此子漸長,三歲開蒙,七歲能賦,至十二歲,智慧已經比肩成人。
時值隋朝末年,靠山王楊林大宴天下賓客,王氏族長王珪攜此子前往。席間高朋滿座,才子雲集,開懷暢飲,吟詩作對,有江左文宗柳彥山,因見此子雖然弱齡,卻目含聰慧,乃好奇逗之,喝令作詩。此子昂然不懼,脫口而出:戰國甘羅相,十二為天驕。我有淩雲志,敢叫天彎腰!
詩賦傳閱眾人,眾才子皆面如土色,靠山王楊林大笑贊道:“王氏此子,當真麟兒也。”
宴後,此子名聲大噪,嶄露頭角,於是棄原名不顧,改名王淩雲。
隨著時間的慢慢推進,王淩雲越發顯露奇才之相,再加上王氏長房刻意栽培,讓他逐步掌握一些産業,每每與其他世家門閥爭鬥,都是算無遺策大占上風,漸漸的竟讓他搏出好大名頭,長安街頭常有稚童唱:王家有子王淩雲,年輕才俊第一人。
吃過他虧的世家大族都知道,此子深諳人心之道,行事如天馬行空,看似風流雅士,出手卻狠辣無比,再加上他依仗王氏門閥,更加如虎添翼。
長安城裡有名的幾大世家與他幾次交鋒,經常還沒反應過來之時,赫然發現已經身陷天羅地網,接著便敗的一塌糊塗。
吃虧的人越來越多,聰明者漸漸看出了一些門道,原來這王淩雲最擅長的便是畢其功於一役。他每每行事,都是周密部署,徐徐推進,當一切水到渠成之時,再挾以泰山壓頂之勢襲來,讓對手驚慌失措,根本沒有辦法翻盤……
……
世間之事,有時就是奇巧!
當程咬金面色鄭重向韓躍告誡王淩雲之時,長安城中一座高門大院裡,也有人在談論著他們。
這是太原王氏在長安的大宅,佔地四百畝,朱紅色的大門透著古韻,漢白玉的臺階滿是奢華,彩色的琉璃瓦上折射出陽光的絢爛,漆金的頂樑柱上閃耀著大氣與輝煌。有亭臺樓閣,有小橋流水,二十進的大院子錯落有致,居住著王氏子弟數百,另有家丁千人,這還只是長安城的一座宅院而已。
當世五大門閥,鐘鳴鼎食之家,實力之雄厚,由此可見一斑……
……
庭院深深,在大宅後花園的一處幽靜涼亭,三個白石墩子呈品字形擺設,中間是一張古色古香的茶桌。太原王氏的大族長王珪手捋長須,眼睛似閉未閉,滿臉微笑的看著對面一個年輕男子煮茶。
這男子輕衫白袍,面目英俊,身形碩長瀟灑,膚色麥色健康,他身子端坐如山,手指掰下半塊茶餅,然後屈指輕彈,將茶餅放入煮茶的釜中,一舉一動均是從容不迫,透露出優雅高貴的風度,好一個翩翩濁世美男子。
煮茶之釜,為商代青銅,釜下所燃,是昂貴的木炭。此碳乃王氏家族最善燒炭的匠人伐薪南山,精心燒制而成,不但經久耐燒,而且毫無煙氣。
爐火熊熊,頃刻之間,水沸騰,茶香溢,王珪慢捋胡須的手緩緩一頓,輕輕聞嗅著茶香,滿臉都是享受,贊揚道:“不錯,茶有清香,意境悠遠,淩雲吾孫,你這煮茶手法,越來越是精湛了!”
原來這煮茶的俊朗男子,正是王家長房之子,王淩雲。
他聽得王珪誇贊,只是輕輕一笑,悠然道:“不是孫兒茶藝好,而是爺爺心境高。品茶如處世,孫兒煮茶之藝不過匠手,爺爺聞茶靜心才是高絕……”
“哈哈,淩雲吾孫,見解總是獨闢蹊徑,老夫雖然明知你是恭維,仍然覺得心懷大慰,不錯,不錯!”
祖孫兩人相視而笑,一個優雅煮茶,一個悠然而飲,涼亭之外,兩個歌姬撫琴清唱,歌聲宛轉悠揚,聽著好不美妙。
如果單看他祖孫二人,真是好一幅長幼融洽、共享天倫的景象。但是,畫面裡若在加上一個跪倒涼亭的青年時,氣氛便顯得有些詭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