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君子可欺之以方,小人咋辦?(第1/2頁)
章節報錯
授人以爵是皇帝的特權,原則上說只要皇帝願意,爵位他想分給誰就分給誰。打個比方,歷朝歷代皇帝的岳父,基本都有爵位,皇帝的大舅哥小舅子們,基本都有爵位。
這些人對國家有什麼貢獻呢?沒有!
所謂一人得道雞犬昇天,他們能封爵位憑的不是自己,靠的是女兒或者姐妹。從這一點可以猜測,爵位在皇帝眼中並不重要……我睡了你女兒?好,給你個爵位。我睡了你姐妹?好,也給你個爵位。
大家看,國丈和國舅什麼都不用做就能封爵,豈不正是皇帝意志隨意性的表現?人的意志什麼時候會表現出隨意性呢?當然是他對某種東西或者事情不在意的情況下。
所以說,爵位在皇帝眼中不值錢。
但是爵位這東西又很奇特,它是皇家控制臣子為其效力的手段,明明只是一個稱號,可它在臣子眼裡卻價值無限。
因為皇家炒作的好。
自古至今,多少熱血男兒奔赴沙場,橫刀立馬,浴血搏殺,性命尚且不顧,也要封妻蔭子,求的無非就是一紙封爵。
皇帝眼中不值錢,世人眼裡很寶貴。哪怕只是一個縣男的爵,你也得用大功勞來換。
所謂青海長雲暗雪山,孤城遙望玉門關。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大唐故意將爵位炒作的清高,規定非開疆拓土之功不可授。
現在李世民要用爵位換水車,卻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這事招來無數反對,哪怕經過了秦瓊的拋磚引玉,哪怕經過了程咬金的撒潑耍橫,大臣們仍然鬥志昂揚,擼袖跳腳跟李世民唱反調。
想封爵?可以,這是你皇帝的特權,我們不敢竊取,你想咋封就咋封。但是有個前提,受封者必須有開疆拓土之功。這是你們李家人定的規矩,大家一直都很遵從。
現在,你忽然要破壞這個規矩,給一個沒有戰功軍功的農家小兒封爵,讓我們這些搏命封爵的人情何以堪……什麼,你說文臣封爵不是靠搏命換來的?沒有他們搞後勤運糧草安撫傷病,戰爭能打得贏麼?
陛下三思啊!
政治從來都是妥協和平衡的産物,皇權固然強大,卻也不能事事由心。好在李世民不但雄才大略,而且還是權術的高手,大臣們的反應早在他意料之中。
如何解決這種事情,李世民撚熟……
……
經過一番討價還價,最終皇家出讓一部分利益,世家獲得不少甜頭,勳貴們終於不再反對。
縣男,而且還是一等。授地三百畝,食邑八十戶,實封。
封賜不高不低,體現了皇帝和世家博弈的艱難,充滿了妥協的意味。很明顯,世家大族並不希望水車掌握在李世民手中。
所謂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反對皇帝用爵位換水車只是表象,真正的原因是這種灌溉利器他們也很眼饞。
如果沒有李世民出手,世家大族有一萬種方法從那個少年手裡得到水車,比如下嫁庶女,比如欺騙搶奪,他們可不會像皇帝那樣講仁義。世家的利益,永遠都是血淋淋。
偏偏李世民出手了,拿走了本該屬於世家的東西,這讓大家怎麼開心的起來?同意你封個縣男算不錯了……
……
……
前往宣讀旨意的是弘文館直學士上官儀,這老頭學富五車,負責代表朝廷的顏面。秦瓊跟隨而去,打著探望外甥女的旗號,實際上是代表皇帝來要水車。
一個大將軍,一個直學士,封個縣男宣個旨意,身份絕對夠了。偏偏這事十分膩味,讓人很是不爽……
“你大爺,一群老天不收的雜碎,你們做下腌臢事,卻要老夫前去背鍋,欺人太甚!”忠厚如秦瓊者也會罵人,從長安一路罵到田家莊。
上官儀倒是滿臉笑眯眯,但是你要細看這老頭就會發現,他額頭上也是青筋隆起,隨時都有暴走的跡象。
堂堂灌溉利器,秘方堪稱無價,結果只換來一紙縣男封爵,地也才給了三百畝,這事擱在誰身上估計都要炸毛。
還食邑八十戶?去你麻痺,誰缺那點糧食不成,半架水車都不止這個價。別人不知道這賞賜有多寒摻,作為朝廷大臣,秦瓊和上官儀可是門清。
所謂食邑,又稱采邑,就是朝廷劃撥一部分百姓給你,從此以後這些百姓不用給朝廷上稅,而是用他們的勞動所得供養於你。名義上,你甚至還對食邑百姓擁有一定的統治權。
聽起來不錯,但是別忘了,封的太少了。
八十戶,滿打滿算也就五百人,靠這點人種地納糧,就算年年豐收又能賺幾個銅板?而水車製造術的價值又是何等巨大?結果就用來換這個……
交換不等價啊!註定要背上一身罵名。
那個少年罵娘是肯定的了,上官儀不怕,秦瓊也不怕,小娃娃受了窩囊,撒撒氣也是應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