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中易本打算親自率領近衛軍,登船繞到契丹人的後路,再次去反打草谷。

然而,在場的高階將領們死活不答應,說大家眾說紛紜,總之就一條:君上不能輕身冒險!

“主上乃是萬金之尊,豈能輕涉險地?”

“主上,您若是信得過臣下,就讓臣下替你去打草谷吧?”

“山長,請恕學生大不敬之罪,學生以為,值此戰略決戰之秋,為了鼓舞軍心和士氣,您就應該坐鎮於中軍,指揮將士們滅了契丹人。”

以李中易在軍內的絕高威望,被這麼多人反對,這還是大姑娘坐轎子,頭一遭!

不過,此反對,非彼反對!

李中易完全可以理解部下們對他安全問題的重視,畢竟,在滅掉了符家軍之後,除了躲在暗中的野心家之外,整個大周已經是李家之天下了。

眼看著勝利在望,眾人都有封妻廕子的念頭,豈能讓李中易輕身赴險?

萬一李中易有個閃失,他的諸子又尚年幼,偌大的萬里河山,必定再次出現主少國疑之局。

甚至是,整個李家軍極有可能分裂為若干股勢力,形成各擁其主的互相混戰。

怎麼說呢,如今的李家軍既是李中易親手鍛造出來的鐵軍,又形成了以李中易為首的龐大既得利益集團。

客觀的說,李家軍這個既得利益集團,目前只可能忠於李中易。除了李中易之外,再無任何一個人可以把李家軍捏合為一個整體,並一致對外。

基於此,所有李家軍的高階將領們,除了沒表態的楊烈之外,全都異常激烈的反對李中易自蹈險境。

“白行,你的看法呢?”李中易心裡很無奈,見楊烈始終沒吭聲,索性點了他的名。

楊烈抬起頭,拱手道:“學生願往敵後。”依然是一如既往的言簡意賅,直奔主題,沒有半句廢話。

楊烈的發言,讓重將們更是大受鼓舞,大家紛紛出面支援楊烈帶兵乘船去敵後執行騷擾的任務。

在李家軍中,論及陸地步戰的臨陣指揮力,客觀的說,李中易排不進前三。

但是,若論對水師戰法的深刻理解,李中易自居於第二,包括水師副都指揮使趙老么在內,無人敢稱第一。

“主上,值此決戰之時,您若坐鎮於中軍,則士氣必定大漲。”廖山河及時跳出來,想方設法的苦苦勸諫。

馬光達也坐不住了,迅速出列,一邊捶胸行禮,一邊勸道:“主上,水師那邊有趙老么指揮著,可以信得過。”

“是啊,是啊……”

“趙老么號稱海蛟,無論是水性,還是指揮水師作戰的能力,都是響噹噹的了得……”

李中易很有些無奈,不過,他心裡卻很明白,隨著地位越高,權柄越重,他和前敵指揮崗位的距離,也越來越遠。

“那好吧,就命楊白行為帥,領三萬兵馬,登船隨機作戰。”李中易的威望再高,也架不住眾將的苦苦相勸,他只得從善如流的讓楊烈去代行騷擾作戰的職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