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瓊和李重進向來沒有任何瓜葛,更不存在徇私的空間,索性直接了當的說:“以老臣的淺見,朝廷既有律法,只須按照律法,交由大理司審理即可。”

劉金山瞥了眼李瓊,心裡暗暗點贊,姜不愧是老的辣,李瓊穩穩的站在律法之上,恰好符合李中易一向注重法制的基本治國和治軍理念。

李中易也暗暗點頭,李瓊這位老嶽祖別看平日裡不怎麼管事,關鍵時刻的立場卻穩如泰山。

沒有規矩,何成方圓?

所謂的金口玉言,出口成詔,看似個人的權勢膨脹到了極點,可以做到一言九鼎。實際上,整個社會包括皇帝本人在內,都沒有安全感。

其中的邏輯很清楚,皇帝本人朝令夕改,靠發言治國,下邊的臣工們必定無所適從。文臣武將們動轍得咎,甚至身死族滅,遲早會因為莫大的恐懼而集體反水。

一個普遍沒有安全感的社會,所謂的講誠信和重契約,不過是空中樓閣罷了,誰信誰傻!

李中易以條令大於天的基本原則治軍,要求軍人以服從命令為天職,絕不搞不教而誅。

說白了,條令裡邊沒有的懲處措施,專職監督軍隊的軍法司無權擅自做主,必須呈報到李中易的案頭。

李中易召集軍中智囊們商議過後,所作出的軍法解釋,並不溯及既往,只約束今後的類似行為。

老革命永遠都會遇到新問題,最高統帥拍板定案,並在條令裡邊新增舉一反三的若干條文,其實質是:讓軍法更加符合時代的需要。

法無明文規定,不為過罪),這是軍事條令的立法基礎。哪怕是軍規再嚴,軍人們對於各自的行為邊界,包括,過與非過,罪與非罪,都有著一清二楚的認識。

早在河池練兵的時候,李中易就深刻的感受到,蜀國軍法裡的七十二斬,看似面面俱到的嚴格無比。實際上,真按照那種軍法認真執行下去,不管是軍官還是士兵,會被殺得一個不剩。

法不責眾的邏輯衍生下來,其實是所有人都對法律沒有多少敬畏感,只崇拜權力。

李瓊的看法,正好撓到了李中易的癢處,依法治國,任重而道遠!

平日裡,孔昆和李瓊頗不對付,不過,今天這事他倒是完全贊同李瓊的看法。

“主上,君臣父子夫妻,三綱五常,乃是人倫大道……”孔昆鼓動著三寸不爛之舌,引經據典的大肆論證了一番,李重進舉兵謀反的極大危害性。

李中易摸著下巴,笑眯眯的望著孔昆,心裡卻想,誰說孔昆是個儒門書呆子,誰才是大傻瓜。

別看孔昆總是當著眾人的面,噴濺口水到李中易的臉上,一副狷狂不羈的模樣。

實際上,私下裡,孔昆對李中易別提多尊重了,言必聽,行必果!

孔昆在朝堂之上,樹立的是當代魏徵的諍臣形象,反證了一件事:李中易是胸襟寬似大海的曠世明主!

ps:剛出去拜年回家,喝得很有點多了,總算是沒斷更,求賞月票鼓勵!

:。:

喜歡逍遙侯內請大家收藏:()逍遙侯內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