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個冷兵器的時代,大軍每天趕路的里程,要求其實非常之嚴格,除了要趕到指定的地點之外,還要可以提刀開戰。

單單是趕路,其實呢,一個普通的農民挑著擔子,每天至少可行八十里。但是,走完這八十里地後,如果來了賊人劫道,很可能連逃跑的體力也沒有了。

不管是在哪個時代,軍事方面的科學,永遠是第一時間被應用。日行三十里,尚可一戰,就是冷兵器時代步軍戰術的成功經驗之一,直到滿清時期的湘軍依然貫徹奉行。

可是,據周宗所知,李筠的潞州,李重進的揚州,距離大軍雲集的開封城,至少都在千里之外。

如果李延清沒有誇大其詞的話,那麼,這就意味著,整個李家軍的日行軍速度,達到了驚人的每天百餘里地。

周宗仔細一盤算,頓時嚇出了一身冷汗,若是放李家軍渡過揚子江,行動異常遲緩的南唐軍只能據城而守,而不可能野外浪戰。

南唐的水軍在林虎子,也就是林仁肇的率領下,一直牢牢的看守著南唐的大江門戶。

因為,大周的世宗柴榮在生前,便奪取了江淮十四州,已經使大江的水上防線,門戶大開。

周宗畢竟是南唐的司徒,大女婿又是南唐的未來國主,他訊息來源渠道,不僅沒有絲毫的閉塞,反而十分的靈通。

相較於柴榮在位時期,整個大周以步軍和馬軍為絕對主力的現實,李中易兩次跨海討伐海東之國——高麗,極為倚仗的卻是規模日益壯大的水師。

李中易的手頭既有了曾經屢次擊敗契丹人的步軍,更有遠渡黃水洋的龐大水師,無形之中,南唐抵禦北蠻的大江天塹優勢,被抵消了很大一部分。

“司徒有所不知,我軍數十萬將士,已經完成了全軍騾馬化,所以,日行百餘里不過是小菜一碟罷了。”李延清的目的其實很清楚,就是想攪亂了周宗的心智,再圖周嘉敏的實際下落。

周宗雖然帶過兵,打過仗,但是,南唐之軍,除了水師就是步軍,除了高階將領之外,哪來的戰馬可騎?

全軍騾馬化,周宗並不能完全領會其中的內涵,但是,顧名思義,李延清應該是在吹噓李家軍的戰馬多,行動迅速。

如果是一般人如此吹捧李家軍的鼎盛軍威,周宗說不得要冷嘲熱諷一番,不過,坐在他對面的卻是李中易養的鷹犬之中,最有實權的其中之一。

周宗自從被軟禁後,一直擔心找到了藉口的李中易,會在出兵討伐南唐之時,剁了他的腦袋祭旗。

在這個時代,敵對的雙方作戰之時,都很喜歡借用敵方重臣的首級,用於提振士氣。

李延清察覺到周宗的面色微變,儘管變化的時間很短,他依然及時的捕捉到了。

“司徒,您是南邊唐國的三公之一,又是準世子的岳丈,無論是身份還是地位,也都足夠了。”李延清及時的施加了巨大的壓力,就等著周宗露出破綻。

喜歡逍遙侯內請大家收藏:()逍遙侯內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