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8章 言傳不如身教(第2/2頁)
章節報錯
李中易當即笑了,難怪有人曾經說過,讀書越多越反動,這裡反動指的是想得太過長遠,就很容易瞻前顧後。
很多時候,考慮得越多,顧慮也就越多,緊跟著,也就越難成事。這也是秀才造反,三年無成的典故來源。
“無妨!”李中易和柴玉娘之間,正在持續性的冷戰之中,娶她進門的時間,只能一推再推。
如果不是李七娘的歲數漸漸大了,再不娶進門來,肯定落下閒話,李中易寧願再等等看。
所謂的禮儀,如果沒有實力做後盾,都是浮雲罷了。當年,宣統帝遜位之後,依然在紫禁城內玩上朝的遊戲,結果卻是,不打招呼就隨意缺席的舊大臣們,簡直是多如牛毛,豈有任何尊嚴可言?
同治皇帝的皇后,阿魯特氏,曾經當著慈禧太后的面,義正詞嚴的說:“臣妾是從大清門抬進宮的!”
結果呢,同治皇帝剛剛駕崩,阿魯特氏就莫名其妙的暴病身亡,連喪儀都一減再減,堂堂皇后國母的出殯儀式,比普通的嬪都不如。
孔昆知道事不可為,也沒膽子繼續再勸,只得長揖告退。
等孔昆走後,李中易換上一襲粗麻衣,穿上粗麻布鞋,領著長子狗娃、次子靈哥兒、三子興哥兒,父子四人大搖大擺的從後門出了府。
身為創業立基之主,李中易深深的懂得接地氣的重要內涵。小民百姓,其實才不會去管誰當皇帝,誰在坐江山。
說白了,不管誰來替他們當家作主,不都得交稅、交賦以及出徭役麼?小老百姓最在乎的其實是,開門的幾件大事:柴米油鹽醬醋茶。
物價,尤其是糧食的價格,才是小民百姓最關心的切身大事。
穀賤傷農,谷貴也傷農!
邏輯其實很簡單,糧食價格太低了,種地的農民肯定是苦不堪言,可是家裡的開銷又需要維持住,這就需要去借高利貸了。
印子錢,利滾利,十輩子,還不清!
老實巴交的自耕農,一旦借了印子錢,九成九以上要被迫先賣地,再賣老婆,賣兒女,最後,成為僱農或是長工,甚至是流民。
但是,谷貴了,沒啥見識,資訊流完全閉塞的老實農民,依然賺不到大錢,好處都被大地主、大糧商以及權貴們拿去了。
李中易很重視民生經濟,儘管緹騎司和開封府每天都有物價報告呈上案頭,他依然每月至少抽出三天的時間,領著超過八歲的兒子們,轉一轉城中的各類集市,實地考察一下物價究竟如何?
天底下最尊貴的父子四人,居然同時出門,負責貼身警衛的楚雄,整顆心都揪成了一團。
這四個人,只要稍有差遲,或是閃失,楚雄即使百死也莫贖。
李中易瞥見楚雄僵硬無比的臉色,不由有些好笑,都說近水樓臺先得月,卻是隻見人家吃肉喝酒,卻沒瞧見人家坐蠟之時啊。
喜歡逍遙侯內請大家收藏:()逍遙侯內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