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柴宗訓病情的一天天好轉,立儲大典正式緊鑼密鼓的展開,整個朝廷都沉浸在了喜慶的氣氛之中。

可是,就在這時,六百里加急軍報,從邊關風馳電掣一般,送進了開封城。

今年的七月,契丹人發生了一次重大的內亂:政事令耶律壽遠和太保肖阿不,聯合謀反。

因為事機不密,最終,耶律壽遠和肖阿不,雙雙被殺,謀反失敗。

契丹人如今的皇帝,耶律璟,小字述律,是遼太宗耶律德光的長子。因其不理朝政,每天除了飲酒作樂,就是呼呼大睡,契丹人就給他取了個綽號——“睡皇”。

為了避開信祖郭璟的廟諱,大週一直稱耶律璟,為耶律明。

剛剛平息過叛亂的耶律明,還沒過上幾天安穩的大好日子,就在半個多月前,耶律李胡的兒子,耶律喜隱竟然公開謀反,

耶律李胡,出身異常顯赫,他是耶律阿保機的第三子,生母是應天皇后,述律平。

論及家族輩份,耶律李胡是耶律明正兒八經的叔父,耶律喜隱則是耶律明的堂兄。

耶律明雖然不理朝政,對於謀反這等要命的大事,卻始終保持著高度的警惕。

得到耶律喜隱造反的訊息之後,耶律明當即決定御駕親征,親自率領最精銳的五萬“皮室軍”和“屬珊軍”,同時召集各部落夷離堇的頭下軍州之兵,一起前去平叛。

這麼一來,契丹人佔據的燕雲地區,也就變得異常空虛,柴榮北伐的大好時機,終於到了!

“契丹人的皮室軍,立於耶律阿保機之時,興於耶律德光登位之後。如今的皮室軍,共分為五軍,左、右、南、北以及黃皮室軍,共計三萬精騎,皆披重甲,少則三馬一兵,多則五馬一兵,行動異常迅速。”

文德殿內,宰執和樞使們全都在場,樞密使王溥手捧著密卷,詳細的解釋著契丹人的內情。

“至於屬珊軍,則是應天皇后述律平所立,經過數朝之後,如今,大約兩萬精銳。其部屬,皆是從蕃漢之中,精挑細選出來的猛士……”

按照周制,李中易這個參知政事,位列於政事堂的相公們之後,卻和樞密使王溥並駕齊驅,地位高於諸位樞密副使。

所以,李中易就坐在王溥的身旁,王溥所說的每一個字,他自然聽得一清二楚。

李中易微微的眯起兩眼,心想,如此的大好時機,柴榮如果不趁機出兵北伐,收復漢家故地,那他就不是柴榮了。

問題是,柴榮會帶誰出征呢?

殿前副都點檢,趙元朗,如今實質上的大周武將之首,肯定要跟著一起去的。

義社十兄弟,還會有哪些人,跟著柴榮北伐,這才是李中易最關心的問題。

尤其是,趙元朗最親近的兄弟,殿前都虞候石守信。

當年,柴榮駕崩不久,趙老二陳橋兵變的時候,脅迫的主要是侍衛親軍馬步軍都指揮使韓通的兵馬。

這也是,韓通欲圖反擊叛亂,卻在倉促之間,沒召集到多少兵馬的重要因素。

然而,負責開啟開封城門,放趙元朗的叛軍入京的最重要功臣,正是石守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