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9章 決戰開始(第2/3頁)
章節報錯
俗話說得好,當兵吃糧,吃糧當兵!可是,一支鑽入銅臭之中,不知為誰而戰的軍隊,和舊軍閥們的部隊,有什麼兩樣?
很多時候,基層指揮官們的一句暖心話,或是當眾給予高度肯定和表揚,比賞幾百貫錢的作用,還要大得多!
“剛才我點過名的好漢子,全都記小功一次,等積累了五次之後,就有機會獲得大帥的親自接見並賞酒喝!”劉東山望著十分眼熱的戰士們,索性趁熱打鐵,大力宣講和統帥一起共進大餐的無上榮光,“郭小五,你想不想和大帥他老人家一起喝酒哇?”
郭小五挺直腰桿,昂首挺胸,激動的大聲吼道:“回鎮撫的話,能和大帥他老人家一起喝酒吃肉,小的就算是馬上死了,都心甘情願。”
話糙理不糙,戰士們的情感都極為樸素,偶爾暴出粗口,哪怕是不怎麼吉利的話,身為本都專業鎮撫的劉東山,也都完全可以理解。
戰場上,弓弩可沒長眼睛,不管是誰,都有可能被流矢所傷,甚至丟掉了性命。
這是戰爭的殘酷性所決定的,不以任何人的意志為轉移,只不過,老兵們經過無數次血與火的洗禮,已經看淡了生死罷了!
作戰之時,拼死前進尚有不小的生機,哪怕是後退半步,也必會被砍掉腦袋,同時還會令家人蒙羞。
在李家軍中,陣亡的壯士,其待遇一直極其優厚,不僅有高額的一次性撫卹金,而且,根據李中易的公開承諾,軍方有義務撫養其未改嫁的妻室、遺孤和高堂。
與此同時,在這個兵荒馬亂的年代,李家軍是獨一無二的不需要在士兵臉上刺字的軍隊。
在臉上刺字,是從後晉天福之後,逐漸開始流行的對士兵人格,造成嚴重羞辱的一種預防逃兵的方法。
令人感到諷刺的是,在面對契丹人進攻的時候,哪怕是臉上刺了字,後晉朝廷依然無法有效的阻止大規模的逃兵現象。
李中易是後來者,他心裡很明白,要想讓部下們拼死作戰,除了森嚴的軍法、優厚的待遇,以及必要的榮譽之外,適當的獎賞或是株連家人,同樣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自從秦朝滅亡之後,其後的歷朝歷代都不是法治社會,而是建立在血緣關係之上的家國宗族體系。
按照一人得道雞犬升天的邏輯,反向逆推過來,便是一人當了逃兵,全家族跟著倒黴!
雖然這種安排,按照現代人的眼光,非常不合理,但是在那個動不動就株連三族的時代,卻擁有著極強的威懾力。
比如說,三國時期的荀彧,他因為反對曹家篡位漢室,被曹操硬是逼得自殺身亡。
以荀彧在曹魏掌權多年所擁有的潛勢力,他卻寧可自殺,也不敢奮起反抗,這背後隱藏著的邏輯其實是:如果荀彧學習袁紹和袁術的先例,逃出許都起兵造反,整個荀家卻只會和袁家一樣,被曹孟德連根拔起,族誅滅門!
當然了,李中易不可能對自己的老部下,搞出株連滅門的殘暴手段,他只不過是讓逃兵的家人,不管走到那裡,都會任人唾棄罷了。
首戰告捷之後,李家軍的隊伍裡面,指揮官們和鎮撫們紛紛出面,利用戰鬥的間隙,爭分奪秒的展開思想教育工作。
李中易負手立山坡上,笑眯眯的說:“右亭啊,你覺得咱們是趁熱打鐵,馬上衝殺過去好呢,好是等一等,比較好呢?”
參議司檢校副都指揮使何大貝,學著李中易的樣兒,摸了摸下顎上的短鬚,眯起兩眼,慢慢吞吞的說:“您這是明知故問啊,咱們現在如果馬上殺過去,那些草原上的王爺們為了活命,就只得被迫擰成一股繩,拼死和咱們決戰。即使最終咱們獲勝了,恐怕損失也不會小,畢竟,對面就算是七萬多頭豬,也夠咱們殺好幾個時辰的。”
李中易聽何大貝把草原部落軍比作是豬,不由微微一笑,說:“蠻夷們向來畏威而不懷德,方才的初戰雖然乾脆利落的幹掉了一千來人,恐怕並沒有真正的令對面的王爺們膽寒。”
何大貝點點頭,他對李中易的判斷深表贊同,補充說:“草原上的王爺們,還沒給打殘打怕,所以接下來肯定還會有一場惡戰。相帥,對面的敵人我倒不怎麼擔心,只是楊烈那邊對陣的是耶律休哥率領的精銳皮室軍,倒是令人有些不太摸底。”
李中易摸了摸下巴,淡然笑道:“狹路相逢勇者勝。以楊烈手頭的實力,若是一心防守,撐上兩天絕無問題的。更何況,楊烈手上有馬,還有我給他的幾樣秘密武器,夠耶律休哥喝好幾壺的。”
何大貝依然有些不放心,追問李中易:“楊烈那邊畢竟只有幾千兵馬……”
李中易擺了擺手說:“他楊白行一向自詡為本朝之白起,這麼點小場面都經受不住,將來怎麼獨當一面?”
何大貝算是搞明白了,李中易和楊烈這對師徒,彼此在暗中一定有密約!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一千多騎兵眨個眼的工夫,就被李家軍吃飯抹淨,連渣渣都沒剩下,這令草原上的族長們做夢都沒有料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