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確實是個大難題啊,孟仁毅皺緊眉頭,陷入到苦思冥想之中。

李中易明明看見了趙老太公暗中使的眼色,卻故作不見,反而端起茶盞,低頭喝茶。

趙老太公立馬就明白了,李中易根本不是不懂大局,而是被孟仁毅逼來的。

說句老實話,在趙老太公的心裡,對李中易非常忌憚。

一個能夠僅靠自己的力量,就可以從絕地重獲新生,並在戰場上立下奇功的少年郎,無論怎麼重視,都不過分。

趙老太公仔細的打量了一下孟仁毅,又想起了他以前的那些荒唐事蹟,心裡不由暗暗嘆了口氣。

先帝共有七子,除了早夭的兩個之外,剩下的五個兒子,全都愛好吃喝玩樂,包括眼前的這位在內,竟然沒有一個具有英主之氣象。

趙老太公又瞅了瞅故作低頭沉思的李中易,聯想到李中易和孟仁毅之間親密無間的關係,他的心裡大致有些明白了。

這小子恐怕是想把孟仁毅推上皇位吧?

在趙老太公看來,和昏聵的孟昶比起來,一向仁義重情的孟仁毅,不僅心不狠手不黑,還特別天真,顯然也不是當皇帝的好材料。

事情是明擺著的嘛,張業完了,他們趙家垮了,以孟昶喜歡抓權的性格,還會在臥榻之旁,留著一個手裡捏著重兵的親弟弟麼?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不過,有李中易這個妖孽在孟仁毅的身旁,趙老太公倒覺得扳倒了張業和孟昶之後,趙家的權勢不敢說擴大,維持現狀的機會其實蠻大的。

畢竟,趙老太公和李中易的關係也非同尋常。趙老太公不僅是李中易的加冠人,還是他的贈字、贈號的貴人。

只是,李中易現在的態度,明著看似很支援孟昶,實際上卻是模稜兩可。這麼一來,倒讓趙老太公,很有些吃不透李中易的真實想法。

和趙老太公的想法不謀而合,李中易對於怎麼解決掉張業和孟昶的問題,早就有了盤算。

目前,擋住李中易步伐的,既不是孟昶,更不是張業,卻是孟仁毅這個一直忠心於孟昶的傻小子。

皇帝不急,太監急,是最令李中易感覺到頭疼的要命問題。

趙匡胤搞陳橋兵變,那是他本人早有預謀,急迫的想篡周自立為帝。

孟仁毅這個當事人,卻壓根就沒有取孟昶而代之的念頭,李中易覺得,真他孃的蛋橫疼吶。

趙老太公打定了主意,不摸清楚李中易的真實態度,就絕對不會向孟仁毅表明態度。

“老太公,能不能這樣,由陛下在宮裡調動近衛擒下張業,你和夔王爺各率本部人馬襲擊張業幾個兒子的軍營?”李中易為了麻痺住“傻小子”孟仁毅,故意提出了看似非常合理的建議。

孟仁毅仔細地琢磨了一番李中易的意見,他的眼前猛地一亮,十分緊張的盯在趙老太公的臉上。

面對趙老太公這種成了精的千年老狐,以孟仁毅的遊說能力,自然而然的也就敗下陣來,無功而返。

“唉,那張業如果只有兩個兒子就好了。”趙老太公聽了李中易的“餿主意”,心裡越發明白,這小子一定別有所圖。

孟仁毅意識到,張業的數萬兵馬,分由三個兒子統帥,而且他們所駐紮的軍營位置互為犄角之勢。

趙家和孟家的數萬兵馬,在城裡調動,顯然不可能不驚動警惕心一直很高的張家人。

一旦偷襲失敗,或是攻擊受阻,孟趙兩家的聯軍,倒是極有可能腹背受敵,反被張家人包了餃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