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公,您就放心吧。末將的防區,連一隻蒼蠅都別想飛過去。”孟丹青底氣十足地打了包票。

實際上,孟丹青也確實有信心。他身為孟仁毅的心腹牙將,就算是金吾衛的幾個頭面重將在現場,也絕對不敢亂來。

“嗯,很好。”李中易提筆,寫了幾大張紙,然後交到孟丹青的手上,叮囑說,“口令不對,就地擒拿。膽敢反抗者,格殺。”

孟丹青能夠跟著孟仁毅當書僮,他不僅識字,甚至還會寫詩作詞。

接過幾張紙後,孟丹青定神一看,排第一行的居然是,口令:天王蓋地虎,回令:寶塔鎮河妖,李中易特意加了備註,這個在申時使用。

“口令:野雞悶頭鑽,回令:哪能上天王山。”

“口令:地上有的是米,回令:喂呀,有根底。”

“……”

一天十二個時辰,每個時辰的口令都不相同,而且也沒有重複的。

孟丹青一路看下去,別說一句話,就連半句都沒明白,不過,這並不影響他傳令給屬下的軍官。

“你每天子時,親自到我這裡來取第二天的口令,明白麼?”李中易忍住笑意,仔細地叮囑孟丹青。

上輩子,李中易很喜歡現代京劇《智取威虎山》,劇中楊子榮和座山雕的經典黑話對白,他至今記憶猶新。

打發走了孟丹青,李中易臉色一整,陰冷地說:“養兵千日,用兵一時。值此用人之際,誰敢翫忽職守,放走了周軍的細作,別怪我李某不講情面。”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喏。”郭懷等人單看李中易鐵青的臉色,就知道此事非同小可,搞不好真要掉腦袋。

磨刀不誤砍柴功!

孟丹青已經帶人從中間線廟街開始,把整個河池縣城,一分為二。

那麼,如果城內還有周軍的奸細,就已經是甕中之鱉,就看怎麼想辦法,把他們挖出來,並且順藤摸瓜,一網打盡。

李中易也沒有把自己當成神,還是按照老辦法,集思廣益。

各個都頭先召集本都士兵集中討論,徵求大家的意見。然後,層層匯總到李中易的案頭。

李中易事先有話,不管多麼荒謬的意見,都必須記錄在案。

老話說的好,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嘛!

等各種意見彙報上來後,李中易安排文吏進行匯總,把相同或是相仿的意見合併成一條。

到了李中易手上的時候,這些意見已經變成了簡要的節略,短短的一行字就可以看清楚主要的內容。

這樣一來,李中易也就省了不少的事。

還真別說,群眾的智慧是無窮的,就看你是否去挖掘,並重視之。

有士兵就提出,周軍大多是北方人,口音和河池土話大不相同。

也有人更細緻地提出,團結鄉兵本來就是河池附近的各地鄉民,可以把不同口音的人,聚集到一塊,方便快速地識別周軍的奸細。

最讓李中易感到驚訝的是,有個火長居然提出了非常具有建設性的意見:把河池縣衙管戶籍的戶曹吏員們,都集中看管起來,戶籍帳冊全部封存。然後按照戶籍的屬地,每個吏員負責城內的某個具體的片區,配合街坊的坊正,一一清點轄區內的詳細人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