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實就在眼前,但是,李中易卻秉承凡事留一線的原則,不僅沒有提出過分的要求,反而在七天供應二十頭羊的基礎上,減為十頭。

這麼一來,孟仁毅的部將們,心裡更加舒坦,自家大帥的兄弟,很會做人!

實際上,孟仁毅的部將提意見,也並不是沒有道理。

不管是在古代,還是在現代,哪有正規軍的待遇,反而比民兵差的道理呢?

現在,李中易主動讓了一步,正規軍的大將們心裡的怨氣少了,孟仁毅面臨的壓力,自然也跟著變小。

與人方便,才能與己方便嘛!

實際上,李中易雖然沒上過戰場,卻對人心趨利,有著深刻的瞭解。

即使羊肉真的可以敞開供應,李中易也不可能讓所有計程車兵,每天大塊吃肉。

有比較,有差別,才有奮進向上的動力!

一天殺兩頭羊,當天訓練成績優異的前三百人,才有資格吃上香噴噴的羊肉燉蘿蔔。

剩下的鄉兵們,頂多也就喝一碗羊骨頭湯,吃幾口只有少少幾片肉的青菜。

人人矚目的大目標――“羊肉”,雖然減少了供應,可是,李中易卻在孟仁毅的照應下,暗中從軍器倉庫裡,弄到了三百副鐵甲和兩千多副皮甲,團結鄉兵做到了人人有甲。

雖然蜀國產鐵,但是,限於生產工藝和冶金水平的制約,鐵甲畢竟還是總量不多。

李中易的團結鄉兵中,只有火長以上的軍官,每人才分了一副鐵甲,普通士兵只能穿皮甲。

至於李中易自己,也搞到了一套軍中高階將領才有資格穿的明光鎧。可是,重達20多公斤的鎧甲穿到身上後,他連走路都很吃力,就更別提拔腿逃命了。

出於好奇心,李中易把皮甲架在草人上,讓郭懷站在一百米開外的地方,拉弓放箭。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驗證的結果,令李中易非常失望,那隻箭不僅直接射穿皮甲,還飛出去好幾米遠。

郭懷退到兩百米遠的地方,再次放箭,皮甲依然被洞穿,只不過,扎入並不深。

李中易手裡拿著皮甲,腦子裡靈光一閃,只有逃命的時候,才會擔心有人在身後放箭。

與其是這樣,不如把身後的半副皮甲挪到前邊來。說幹就幹,李中易找來幾個軍中的皮匠,讓他們拆開身後的半副皮甲,安裝到前邊來。

這一次,郭懷直接在兩百米外拉弓放箭,皮甲依然被射穿。可喜的是,箭頭僅僅穿透了幾厘米而已。

看來,改進工作還是卓有成效的。

李中易開動腦筋,又找來鐵匠,讓他們敲打出一塊鐵片,鑲嵌在兩個半副皮甲之間,然後整體用麻布兜捆紮起來。

這一次,郭懷直到一百三十米處,才射透夾了鐵片的加厚皮甲。

郭懷見李中易為了普通士兵的性命,居然如此用心,不由大為感動。

不過,郭懷也提出了專業性的意見,“李公,此甲固然防禦力大增,只是混戰之中,由於胸甲過厚,重心靠前,很可能會影響到士兵揮刀劈砍的自如度……”

李中易只是笑而不答,據他的瞭解,守城的時候,給守軍帶來最大傷害的,就是城外的弓駑或是投石車。

不過,河池縣城深處隴上腹地,山道崎嶇狹窄,周軍的大型投石車,根本無法越過八百里秦川。

河池縣是方圓幾百裡以內,最大的一個縣,因為是蜀軍的後勤大營,又有重兵駐守,附近十里八鄉的富人因為安全感的問題,紛紛住到了縣城裡頭。

這麼一來,縣城裡就聚集了大約十萬多人,從而造成了一種畸形的戰時繁榮。